分享

从乡镇遴选到省直机关,又重新要求调回乡镇,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竺言小聚 2019-01-06

从乡镇遴选到省直机关,又重新要求调回乡镇,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遴选

有学员在我的个人微信上,向我咨询:“自己好不容易从乡镇遴选到了省直机关,现在发现苦不堪言,想重新要求调回乡镇,该怎样操作?”

许多人可能觉得这是一种奇葩的现象,但是因为我接触遴选考生比较多,对考生这种“反悔”、“二次迷茫与困惑”的现象,我一点都不奇怪。不要说考到的是省直机关,通过中央机关遴选考到北京部委的,也不乏最后后悔当初选择的。有的通过遴选、国考进入部委的年轻人,在我的个人微信上咨询我,如果调动回自己老家的省城或者某个地级市。

按道理说,做遴选考试培训的,可能最好尽量不分享这类资讯给考生,但是看到不少考生因为不懂职业规划,不懂社会,不懂人生的真谛,盲目考试,最后看似考试成功了,却反倒搞得自己苦不堪言,甚至滋生了家庭矛盾与裂痕,我感觉很有必要把这方面资讯也和大家说透,防止这种“考上后的不幸福”在更多年轻人及其小家庭身上重演。作为遴选培训的老师,我们一方面要给大家鼓起加油,另一方面要提醒大家注意职业规划,充分考虑社会现实因素,切勿盲目陷入“遴选指望症”,盲目认为遴选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那样并非实事求是。


从乡镇遴选到省直机关,又重新要求调回乡镇,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遴选


我举几个遴选考上后反倒不幸福的典型例子

第一种,有考生因为年纪偏大,自己又不具备全日制大学本科学历,遇到了一次遴选考试招考,当时高度重视、全力以赴,可以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一路过关闯将,外加上一点小幸运,居然考上了。实际上,由于年纪偏大,本来就已结婚多年,有了孩子,在当地生活已经比较熟悉、比较平稳。老婆本来就是不同意两地分居的。但是我们的考生考虑到机会难得,自己年龄马上35了,今后几乎没啥改变自己的机会了,不顾老婆和家人的一致反对,带着对美好生活的所有想象,杀往省城。到了新单位,发现单位级别确实比较高,但是和自己的生活并没有必然联系,自己每周回趟家,时间一长非常疲倦。而且过了一段时间,到新单位的新鲜劲也过了,陷入工作上、生活上新的双重迷茫,迷茫程度甚至严重于在原来的基层单位。

第二种,有考生在原来单位,工作了几年,已经打下了不错的基础,业务能力比较强,领导也比较重视,在当地多多少少有了一定人脉积累。由于个人在原来单位也很优秀,表现突出,很容易产生一种新的想法,自己要不要到新的更大平台去拼搏一番?毕竟自己很年轻、很优秀嘛!遴选考试机会来了,顺利考上了。到了新单位,却出现了新情况。在新平台,工作不太适应,有的甚至还是干原来那份工作,但是由于不同单位、不同领导要求、风格不同,同样一个人可能在不同领导眼里是截然相反的评价。总之,新单位领导不但不重视,甚至认为他不合格,搞得自己思想负担很重。于是开始怀念在老单位工作氛围与状态。

第三种,有考生到了新单位,发现新单位人多,年轻同事多,竞争比较激烈。本来自己在原来单位如果不考走,很快就有提拔重用的机会,甚至领导都已经或直接或间接的和自己谈过了,但是自己对新的更大平台抱有的期望非常高,对本来很现实、近在咫尺的机会根本没放在眼里。到新单位后,傻眼了。

第四种,也有考生太看重级别,因为不懂机关生态,机械、生硬的以级别定夺一切。比如,有人本来在市直单位工作多年,不仅仅本单位,可以说整个市府大院上上下下,对他的工作都很尊重和认可,尽管个人仅仅是科级干部,但是已经很有工作成就感和尊严。但是一味看重级别,考到了平台更高的新单位,级别上去了。但是,发现自己变成了一个大科员,级别比原来高了,现在反倒手下一个人都没有了,和科员没啥区别。自己在原来单位都是带团队的,现在可好,光杆司令一人。因为新单位级别高,实际上比他级别更高的人,也是如此,都是大科员。

情况种种,不一一列举。


从乡镇遴选到省直机关,又重新要求调回乡镇,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遴选


作为遴选培训来时,我希望大家能够清醒认识到遴选领域存在几个“二八定律”

比如,可能百分之八十的考生适合考遴选,能够受益,但也有百分之二十的考生不适合考遴选,对他来说,家庭和事业可能因此受损。

再比如,可能百分之八十的遴选岗位要全力以赴,值得报考,也有百分之二十的遴选招考“机会”要仔细甄别,说不定还不如你的老东家。

又比如,可能你所得到的百分之八十的遴选考试的各种信息,都是表面的,都是令你振奋的,但其实最重要的、最真实的是拿剩下的百分之二十,但是却很少有人和你说。你比如,你一个同事考到了省直机关,你问他省直机关如何,他可能很真诚的告诉你他去了之后,经历了一段较长时间的“二次迷茫与困惑”,但他也可能很客气、很简单的告诉你“挺好的”,其他也没多说。

还比如,可能通过遴选达到了预期实现了优化事业与生活的,有百分之八十的遴选考试成功考生。遴选成功但到新环境遭遇“二次迷茫与困惑”的,他们占百分之二十。

更多的人考遴选,对于从事遴选培训的老师来说,毫无疑问是好事。我说这些,是站在比遴选更高的一个层面,就是青年人职业规划、人生规划层面,告诉大家,遴选并不适合所有人,也不是解决你所有问题的灵丹妙药。我们对遴选考试抱有一个实事求是的态度,反倒是好事。那些该考的,全力以赴去考。那些压根就不用再想这码事的,一方面在原单位扎根发展,一方面在原地区幸福生活,并没什么不好。

不该考遴选的,把更多机会留给那些应该考遴选的,这对那些急迫的要考走的考生来说,考试的竞争激烈程度会低一点,也是好事,对全社会来说,是净福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