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1941年6月19日,救援志愿者。】无差别轰炸,即战略轰炸(不分军事、民用目标),通通轰炸。1937年11月,日本决定:战略攻击实施,属于破坏要地(包括经济、产业、政治等中枢),空袭市民,造成恐怖,挫其意志。 【重庆,1941年6月2日,废墟中的孩子。】1937年9月19日,日军第三舰队司令官长谷川清下令对南京等实行“无差别级”轰炸。 【重庆,1941年6月2日,废墟中的女孩。】重庆大轰炸,指1938年2月18日起至1943年8月23日,日本对重庆(长达5年半)的战略轰炸。据不完全统计,5年间(日本对重庆)轰炸218次,9000多架次,投弹1万枚以上。 【重庆,1941年6月19日,遇难儿童尸体。】1937年7月,七七事变后,中国展开抗战。11月,淞沪抗战失利,南京陷入危机,政府迁都重庆。 【重庆,1941年6月19日,被炸毁的建筑。】1938年初至1938年底,开始试探性轰炸。出动的架次较少。1938年10月,日军攻陷武汉;12月开始实施:空中入侵,进行空中歼灭,攻击战略中枢。 【重庆,1941年6月19日,遇难儿童集中现场。】这命令目的是,希望震撼(战时首都)重庆,打击中国政府抗战的意志。同年12月底起,实施战略轰炸。 【重庆,1941年6月2日,被毁的寺庙。】其中,日机采取了全方位、无差别、连续的地毯式的轰炸战术,反复轰炸,造成了极其惨重的损失。 【重庆,1941年6月19日,轰炸后的街巷。】据不完全统计,空袭共218次,出动9513架次(投弹二万多枚);炸死、炸伤均万人以上,炸毁房屋3万多幢,数十所大中学校曾被轰炸。 【重庆,1941年6月2日,轰炸后的寺庙。】1945年,美国使用燃烧弹轰炸东京民居的做法,造成10万人死亡引起极大争议。也因日本对中国的大轰炸, 此事件被弱化。【重庆,1941年。资料:以色列大屠杀纪念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