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痛风科普:做好两件事,或可减轻止痛药和降酸药的肾损害!

 自强不息在等你 2019-01-06

在前几期的文章中,我们科普了常用痛风止痛药和降酸药的肾毒性。之后,有不少患者在后台留言,希望我们再提供一些预防或减轻药物肾毒性的方法。于是,我们查阅了相关的资料,做了一些汇总,整理出了今天的这篇文章。总的来说,对于肾脏功能尚未受损的痛风患者来说,多喝水(促进尿酸和药物的肾排泄)和多降酸(减少止痛药的剂量)这两条,是减轻痛风治疗药物肾毒性的通用措施。

1、非甾体抗炎药—要多降酸

研究表明,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的患者,肾病的发生风险是普通人的2.1倍。而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肾病的发生,和此类药物的累计剂量和累计时长(每年累计剂量超过2000克,或时长超过3年即可发生)密切相关。如果你的痛风已经进入慢性期,关节炎频繁发作或需要长期服用止痛药时,应特别注意这一点。

因此,治疗痛风急性发作时,在保证抗炎止痛效果、且无相关禁忌症的前提下,最好选用推荐服用剂量更小的非甾体抗炎药(比如美洛昔康,推荐剂量为7.5到15毫克每天)。如需长期服用时,则可以考虑定期更换不同类型的止痛药,比如非甾体抗炎药、小剂量秋水仙碱、糖皮质激素循环使用。当然,更好的方法应该是积极进行规范的降尿酸治疗,以减少痛风的急性发作,从而减少止痛药的服用次数和累计剂量。

2、别嘌醇—要分清类

尿酸排泄能力低下的痛风患者,容易增加别嘌醇的血中浓度,其在体内的蓄积可能会导致肾脏组织暴露在药物中的时间过长,从而导致相关副作用的发生。虽然尿酸的生成抑制药和促排药都能有效地降低血尿酸水平,但为了减少副作用,对于尿酸排泄低下型的痛风患者,原则上应该处方尿酸的药促排药。所以,在用药之前,最好先确定高尿酸血症的类型(是尿酸生成过多,还是尿酸排泄能力低下)。

从药动力学来看,别嘌醇在肝脏代谢后,需经肾脏代谢排出体外。因此,对于肾功能不全(意味着药物的排泄能力差)的痛风患者来说,别嘌醇的推荐剂量应该根据肌酐清除率来确定,肾功能越差,肌酐清除率就越差,推荐的别嘌醇剂量就越小。否则,别嘌醇生理活性在体内的延长和潴留,不仅会损伤肾脏功能,还可增加高致死性的别嘌醇超敏反应的发生风险。

3、苯溴马隆—要多喝水

苯溴马隆对肾脏的损伤,主要是考虑肾结石的发生机率。苯溴马隆可以促进尿酸从肾脏排泄,使用该类药物后,肾小管中尿酸的浓度增加至少60%,很容易形成尿酸盐的结晶和结石。因此,在服用苯溴马隆的同时,必须同时采取下列措施:a、大量饮水,确保每日尿量保持在2000毫升以上,以稀释尿中的尿酸浓度,促进尿酸排泄;b、碱化尿液,通过口服小苏打、友来特等药物,使尿液pH维持在6.2到6.9之间,以增加尿酸在尿液中的溶解度。

另外,为了减轻苯溴马隆的副作用,同时更好地促进尿酸排泄,苯溴马隆应该在早餐后服用,不宜在下午或夜间服用。这是因为:服用苯溴马隆后,一般在8小时后达到最大促排效应,此时肾小管内的尿酸浓度最高。如果在下午或夜间服用,药物的最大效应出现在凌晨前后,这段时间饮水较少,不利于尿酸排泄,尿酸就更容易结晶沉积。还有,在服用苯溴马隆降尿酸时,最好能定期监测尿液pH。

3、非布司他—要多喝奶

非布司他是新上市的降尿酸药物(2013年开始在国内上市),能够双通道排泄,49%经肾脏排泄,45%经粪便排泄,而且半衰期较长,每天只需要服用1次,较小剂量就能发挥强大的黄嘌呤氧化酶抑制作用。因此,轻中度肾功能不全的痛风患者,使用非布司他时不需要调整剂量。不过,还是有约一半的非布司他需要通过肾脏排泄,对于肾功能减退的患者,最好还是根据肌酐清除率来调整维持剂量。

非布司他是一种强效的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它在减少嘌呤向尿酸转化的同时,也会使黄嘌呤的血清平均浓度出现升高,每日尿液中的黄嘌呤总排泄量因此增多,甚至有可能在肾脏形成黄嘌呤的结晶沉积。而牛奶可促进肾脏排泄黄嘌呤这一尿酸的前体物质,在摄入牛奶1到2小时后,黄嘌呤的排出量即大幅增加,最高可达200%!因此,在服用非布司他后,再喝上一杯牛奶,不仅对痛风病情有利,还可帮助解决黄嘌呤浓度升高的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