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痛风防治药物的肾毒性对比:苯溴马隆,我们都误会你了!

 菩提树下牧马人 2018-12-27

提起痛风的治疗,除了效果之外,大家最关心的就是药物的副作用了,尤其是药物的肾毒性。确实,大多数痛风患者本身就有肾脏的尿酸排泄障碍,再加上高尿酸血症对肾脏可能存在的慢性损伤,让他们对肾功能状况格外关注。而痛风的治疗药物,不论是急性期的消炎止痛药,还是缓解期的降尿酸药,似乎都有损伤肾脏的嫌疑。接下来,我们就着重来谈谈治疗痛风药物的肾毒性。

作为人体重要的排泄器官,肾脏不仅要负责机体代谢产物的排泄,还要承担药物的排泄工作。而且,肾脏的血管数量极多,当药物随血液快速流经肾脏时,就会使肾小球、肾小管等肾组织暴露于药物中,从而创造了损伤肾脏的机会。从理论上说,药物对肾脏的伤害大概可以分为5种,分别是直接毒性作用、免疫反应、梗阻性肾损害、肾外损害,以及因血流动力学改变造成的损伤。其中,直接毒性作用和免疫反应最为常见。

1、痛风的抗炎止痛药

目前,痛风急性期使用最多的抗炎止痛药是非甾体抗炎药,比如双氯芬酸钠布洛芬、依托考昔等等。非甾体抗炎药是典型的肾脏直接毒性药物,它们可以引起肾脏组织最直接的损伤(非甾体抗炎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活性发挥止痛作用,而环氧化酶有保护肾脏的功效),甚至坏死,这种损伤多与药物毒性的强弱和用药剂量的大小成正比。很多时候,对于急性痛风频繁发作的患者,很难确定他们的肾损伤到底是止痛药造成的,还是高尿酸血症引发的。

秋水仙碱主要经过胆道排泄,只有约20%从肾排泄,因此肾功能不全的痛风患者仍然可以使用,但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机率会增加(肾脏的排泄变慢,秋水仙碱在血中的浓度因此升高),因此需要根据肾功能情况来调整剂量。另外,秋水仙碱会抑制血细胞活性,出现血小板减少、贫血等,造成肾脏的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从而引起肾脏的慢性损伤,特别是长期服用秋水仙碱的患者。

2、痛风的降尿酸药物

虽然别嘌醇是最早应用于临床的痛风降尿酸药物,但时至今日,仍然有不少痛风指南将其列为降尿酸治疗的一线药物。因为别嘌醇不是特异性的黄嘌呤氧化酶抑制药(即不是精准抑制),还可能参与细胞中嘌呤其他代谢的调节,这一机制可能是别嘌醇不良反应的基础。另外,别嘌醇主要经肾脏代谢排出体外。

别嘌醇最致命的不良反应是超敏反应(即药物肾毒性中的免疫反应),它的发生和别嘌醇的用药剂量密切相关,因此建议用药时小剂量起始。如果痛风患者已经存在慢性肾功能不全,或者肾脏已经明确有尿酸排泄方面的障碍,此时服用别嘌醇,容易增加别嘌醇的血中浓度,导致超敏反应的发生机率增加。所以,已经存肾功能不全的痛风患者,不推荐首选别嘌醇降尿酸。

在降尿酸药物的肾毒性方面,苯溴马隆应该是被误会最深的一种。因为是直接作用于肾脏,很多痛风患者就认为苯溴马隆对肾脏的影响也最大。其实,苯溴马隆基本不通过肾脏排泄(主要通过胆汁和粪便清除),也不会象别嘌醇一样影响细胞代谢,每日服用剂量也比较小,欧洲的痛风指南甚至认为,只要肌酐小于350微摩尔每升,使用苯溴马隆就是安全的,不会增加肾脏负担。

需要注意提,苯溴马隆的使用可能会造成梗阻性的肾损害。因为抑制了尿酸在肾脏的重吸收,促进了尿酸的肾排泄,服用苯溴马隆后,肾小管中的尿酸浓度将增加60%以上,容易形成结晶和结石,堵塞泌尿系。所以,对于已经有肾结石的痛风患者,不推荐使用苯溴马隆降尿酸。同时,在服用苯溴马隆的同时,必须大量饮水并碱化尿液。

非布司他能够对黄嘌呤氧化酶进行精准抑制,不干扰细胞代谢过程中的其他酶,不良反应比别嘌醇更小。另外,非布司他每天一次用药即可,且属于双通道的排泄药物,只有49%需经肾脏排泄,因此轻中度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时不需要调整剂量。虽然用药剂量小,但仍然有49%的非布司他需经肾脏排泄,对于重度肾功能不全的痛风患者,由于缺乏相关的安全资料,用药时仍需谨慎。

小结一下:是药三分毒,要完全避免药物的肾毒性是不可能的,只能从正确用药、早期发现症状等方面努力,最大限度地去降低这种风险。痛风的抗炎止痛药和降尿酸药物相比,前者对肾脏的造成的损伤明显更为直接,因此,痛风患者应积极进行规范的降尿酸治疗,避免痛风的急性发作,以此减少抗炎止痛药的服用次数和剂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