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doc】启功先生回忆赵守俨先生

 lsjxs 2019-01-06
阅读:273次 页数:4页 2013-11-20

启功先生回忆赵守俨先生

[编者按]至今年413Et,赵守俨先生离开我们就整整十 年了.Et月如梭,岁月最能销蚀人们对故人的记忆和情感,但我 们对守俨先生的感情却不然,随着时光的推移,我们越来越感到 守俨先生的人格魅力和他对中华书局的贡献的可贵.为纪念守 俨先生逝世十周年,本期(书品>发表了启功等几位先生纪念守俨 先生的文章和守俨先生哲嗣赵珩夫妇的怀念文章,以志我们的思 念之情.

启功先生回忆赵守俨先生

(2004110,根据录音整理)

我和赵守俨先生早先并不熟悉.他在辅仁大学读书时是在经 济系,不是国文系,不在我班上,可以说那时候并不认识,虽然我知 道学生中有一个叫赵守俨的.守俨先生毕业后,离开了辅仁大学. 实际上,我和赵守俨先生还是有些渊源的,我们有着一位共同 的老师:戴姜福(戴遂之)先生.这位戴先生原是赵先生的祖父赵 尔丰(清末时曾任四川总督)的幕僚,赵尔丰被革命党砍了头,戴从 四川逃到北京(他夫人则因船撞上滟灏堆遇难了)开始,戴先生 在苏州同乡,评政院院长庄蕴宽手下谋事,评政院解散后,与曹大 先生(曹元忠)一家来往密切.这位曹元忠先生是我曾祖父任江苏 学政时的门人.我在汇文小学,汇文中学念书时,对外语没有兴 ,而愿意念古典文学方面的东西,这一点连亲戚朋友都很清楚. 当时曹七先生(曹元森,中医)请戴先生到曹家为子女教课,讲授传 统古籍,便让我也上曹家念书.于是我几乎每天从汇文中学下课 后就到曹家跟戴先生学习.我以前读过'四书',戴先生便让我念 '五经',当时还让我买了一部《古文辞类纂》,没有句读的本子, 先生就让我标点,然后戴先生圈圈点点,把我标错的句子都挑出来

1/4页

3

改正.我的很多东西,都是戴先生那时候教我的.戴先生还让我 买一部浙江局刻的《二十二子》,那时我边看边抄写,有很多东西看 不太懂,后来才逐渐明白.那时戴先生在曹家教曹家子女和我, 天去赵家教赵守俨先生,因此,可以说我们俩是师兄弟.后来, 尊称赵先生师兄,因为我年龄比他大,因此守俨先生坚持称我为师 .

70年代第二次整理'二十五史'('二十四史'加上《清史稿》) ,我被邀参加点校《清史稿》,来到中华书局,和赵先生便日益熟 悉了.当时顾颉刚先生是整理'二十五史'的头儿,但由于身体不 ,不能每天来书局上班,El常事务就由白寿彝先生负责.实际 ,白先生社会活动多,也不常来,说是白先生负责,还不如说是赵 先生总管.大家心里都明白,赵先生才是整理'二十五史'的真正 负责人,总管El常的具体的工作.赵先生在中华书局人望很高, 同事一向很平和.中华书局的成员脾气性格不一,有时互相之间 不免有点小矛盾,也有脾气不好的,但对守俨却都没有不同的看 ,大家都很尊敬他.那时,他每天都来上班,对我们的点校工作 从不挑剔,不问进度,也不对我们提什么要求和意见,但工作进展 如何,有些什么问题,他心里都十分清楚.有时开会他也讲话, 是十分平和的,即使说什么问题也都是诚诚恳恳的,大家也心服口 ,很爱戴他,从没人说他这样那样的,都和他有说有笑.当然, 也是因为赵先生做事十分严谨,工作方面很尽职尽责,学问(他是 唐史专家)也好,书局有一位最喜欢挑毛病,和别人争辩的先生, 挑不出他的毛病,也从心底佩服他的学问.赵先生是那种修养很 好的人,和什么人都能和平共处,从没有人因公事和他争吵的. 觉得,他不仅是修养好,可能天生是这么一种温文尔雅的性格. (访问者柴剑虹,余嚣插话:回忆'二十四史'点校过程最详细, 重要的文章也是赵先生写的,《风风雨雨二十年——(二十四史)

2/4页

校始末记略》原发表在《光明日报》上,后来收入了《赵守俨文存》.) 《赵守俨文存》封面是我题的字.他写的关于古籍整理的文章非常 有水平.

4

赵先生的父亲赵九(赵叔彦)先生写字非常好,有一次守俨先 生请我去他家吃饭,墙壁上挂着一幅字,非常好,就是叔彦先生写 .守俨先生的字也是写得很好的,可以说,守俨先生的字是中华 书局的诸多先生中写得最好的.不过,他很少写,从不声张.当然 赵先生也有感情外露的时候.他的儿子赵珩小时候看《东观汉 纪》,也没有人教,赵珩竟然能自己标点《东观汉纪》,赵先生说起这 事时非常高兴,也会流露出一点得意的表情.他是十分看重基本 功的.

(柴剑虹插话:守俨先生是很重感情的,他去世前不久,我到安 贞医院去探视,他痛哭流涕,紧紧拉住我的手说:'我是不行了, 们一定要保护好启功先生呀!启先生是国宝,千万要保重.') 1993年守俨先生住院时,我去看他,他告诉我决定给他主刀 手术的是医院有名的外科大夫.我从医院回来后,就写了一幅字, 画了一幅画,还特别在上款写上那大夫的名字,送到医院去.他认 为我特意为他做这些事,很至诚地配合大夫的治疗,激动得哭起来 .可惜,他的病已到晚期,开刀已经无济于事,没有治好,这实在 是书局的最大损失.

(林玉萍整理,柴剑虹审订)

附记'20044月是赵守俨先生去世十周年.《书品》编 辑部请启功先生回忆与赵守俨同志在中华书局共同工作的日 子及数十年的友谊,启先生很爽快地答应了.201)41l0

,我们如约来到启先生家,老先生已经早早在书 日上午10

房等候了.我们坐下后,老先生非常动情地回忆了与守俨先

3/4页

生的友谊以及上世纪70年代在中华书局整理'二十五史' 的日日夜夜,说到会心之处不禁击掌大笑,一直谈了两个多小 时还意犹未尽,最后还说:'很愿意再补充.'可见启先生与赵 守俨先生的友谊之厚,对中华书局的感情之深. 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