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也说全蝎加工与药典标准

 369蓝田书院 2019-01-06

今天看到“承继堂论坛”发的“煮蝎子到底有多难?”一文,后面留言咨询问“盐的比例,煮出来的蝎子浸出物合格否”、“营养都在汤里、会不会很咸”等,小编多由感触,因此,在这里对这些问题笔者想补充一点。在说之前,则先把2015版《中国药典》中全蝎的内容抄录如下:

本品为钳蝎科动物东亚钳蝎Buthus martensii Karsch的干燥体。春末至秋初捕捉,除去泥沙,置沸水或沸盐水中,煮至全身僵硬,捞出,置通风处,阴干。

↓活蝎

↓煮好的全蝎(含盐)

↓纯清水全蝎

【性状】 本品头胸部与前腹部呈扁平长椭圆形,后腹部呈尾状,皱缩弯曲,完整者体长约6cm。头胸部呈绿褐色,前面有1对短小的螯肢和1对较长大的钳状脚须,形似蟹螯,背面覆有梯形背甲,腹面有足4对,均为7节,末端各具2爪钩;前腹部由7节组成,第7节色深,背甲上有5条隆脊线。背面绿褐色,后腹部棕黄色,6节,节上均有纵沟,末节有锐钩状毒刺,毒刺下方无距。气微腥,味咸。

【鉴别】 本品粉末黄棕色或淡棕色。体壁碎片外表皮表面观呈多角形网格样纹理,表面密布细小颗粒,可见毛窝、细小圆孔和淡棕色或近无色的瘤状突起;内表皮无色,有横向条纹,内、外表皮纵贯较多长短不一的微细孔道。刚毛红棕色,多碎断,先端锐尖或钝圆,具纵直纹理,髓腔细窄。横纹肌纤维多碎断,明带较暗带宽,明带中有一暗线,暗带有致密的短纵纹理。

【检查】 黄曲霉毒素 照黄曲霉毒素测定法(通则2351)测定。

本品每1000g含黄曲霉毒素B1不得过5μg,黄曲霉毒素G2、黄曲霉毒素G1、黄曲霉毒素B2和黄曲霉毒素B1的总量不得过10μg。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通则2201)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稀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20.0%。

饮片

【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干燥。

【性状】 【鉴别】 【检查】(黄曲霉毒素) 【浸出物】 同药材。

【性味与归经】 辛,平;有毒。归肝经。

【功能与主治】 息风镇痉,通络止痛,攻毒散结。用于肝风内动,痉挛抽搐,小儿惊风,中风口㖞,半身不遂,破伤风,风湿顽痹,偏正头痛,疮疡,瘰疬。

【用法与用量】 3~6g。

【注意】 孕妇禁用。

【贮藏】 置干燥处,防蛀。


标准与加工

1、先看采收加工:春末至秋初捕捉,除去泥沙,置沸水或沸盐水中,煮至全身僵硬,捞出,置通风处,阴干。

捕捉采收在“春末至秋初”前后,算起来近4个月时间,季节上,基本避开了全蝎的产卵期;

用沸水煮,1浸出物必然不合格,且极易发霉,放置时间稍长,必然产生霉菌,导致黄曲霉毒素超标;用沸盐水煮,没有标示添加食盐的比例,以及煮制的时间。如果添加食盐比例偏少,或者煮制时间较短,同样会产生霉菌,导致黄曲霉毒素超标。如果煮制时间偏长,会导致部分有效成分溶解到煮汤里去,影响“全蝎”的疗效。这也对应了后面为什么要【检查】黄曲霉毒素的原因了。这个问题需要平衡。

2、【浸出物】检查,上面1说了,全蝎的浸出物,不仅受煮制时间的影响,更受你盐水的浓度的影响。煮制时间短,其浸出物(醇溶性)会高些,但随着煮制时间的延长,其浸出物会随着煮制时间的延长而降低的,虽然是醇溶性的检测。你煮用的食盐水的浓度俞高,其成品的浸出物也就高,反之则低,用纯清水煮是绝对不达标的。

3、水分:既然全蝎极容易发霉,可是药典又没有专项制定水分控制,如果按“药材和饮片检定通则”的“不得过13%”的话,其必然焦酥易碎断,特别是无盐的全蝎,更容易焦酥碎断。市场上全蝎的水分多在30%左右。如果控制住16%,就已经很干了。

4、总灰分:中国药典对其灰分也没有控制标准,人们为了符合其它标准(浸出物、霉菌产生),并能较长时间地储藏,就尽量的多用盐了。总灰分的高低比如和加入盐的比例有关。

5、【贮藏】 置干燥处,防蛀。全蝎是动物药材,含蛋白质多,易产生霉菌,因此,应低温保存的。

6、关于【性状】上的长度,“完整者体长约6cm”,笔者在以前的帖子中已经阐述,此不再赘述。

思考与建议

目前,按《中国药典》的收载内容,其实,全蝎既是药材,又是饮片。因此,全蝎的成品药材加工几乎都是产地加工,加工者多零星散乱,缺乏统一的加工工艺及流程,没有可靠的质量控制标准。因此全蝎药材差别很大。

据笔者了解,除河南郑州一家饮片生产企业是在全蝎产新的时候,自己在产区收购活蝎子或者冷藏蝎,直接煮制加工成饮片,并制定了一套完整的生产工艺和内控标准外,而全国其他饮片企业还很少有亲自鲜蝎加工的。也可能是自己加工的成本要高于市场加工好的。

因此,市场上全蝎的质量参差不齐,价格悬殊。可是《中国药典》又没有科学完善的标准,无法产生较好的约束力,因而很多劣质全蝎充斥市场。在唯利是图驱动的当代,长此下去,对全蝎的质量控制很不利。

建议:1.《中国药典》制定科学合理、全面可靠的质量标准,以保证全蝎的医疗作用。2.鼓励中药饮片生产企业自己活蝎鲜蝎加工。3.产地加工需取得“全蝎加工资格证”,并需有完备的加工设备,卫生条件和加工工艺标准。4.研究改进传统的加工方法,保证全新储藏的安全和质量的均一性和稳定性。

另附全蝎小常识

全蝎,别名蝎子、全虫等。为钳蝎科动物东亚钳蝎的干燥体。其味辛、性平,有毒。归肝经。有息风镇痉,通络止痛,攻毒散结等功效。用于小儿惊风,抽搐痉挛,中风口,半身不遂,破伤风,风湿顽痹,偏正头痛,疮疡,瘰疬等。为镇痉祛风、攻毒除痹的特效药。是中医临床常用药。    

     我国药用全蝎分布较广,主产于河南、山东、河北等地。辽宁、北京、陕西、江苏、湖北、安徽、山西等省亦有分布。山东量大,河南质优。特别以邙山、太行山,伏牛山之丘陵地带出产的黄褐蝎子,因蝎毒素含量高、体型适中而备受青睐。至于不同产地全蝎的颜色以及大小,小编在论全蝎的长度时已有描述。

当今,在河南洛阳已形成了全国最大的全蝎集散地,辐射到全国各地。在采收季节可谓车水马龙,摩肩擦踵。继而,带动了河南省全蝎生产加工业的蓬勃发展。

     全蝎目前几乎全为野生,所谓养殖成功或属忽悠之词。

全蝎多栖息在温暖的,有石砾的山坡或墙缝处。特别喜欢栖身在片状岩石下和杂有泥土、植被稀疏、有草木的地方。

    全蝎一般在'谷雨'至'立冬'之间活动,35℃以内有明显的趋温性,38℃时最活跃。荥阳北邙民间有“七月稻禾飘香季,正是蝎子欢跃时”之说。全蝎具负趋光性,昼伏夜出,多于温暖无风、地面干燥、日落后至下半夜外出。有风时活动较少;行走时尾部平展,尾节向上折起。

全蝎为食肉性动物,喜吃蜘蛛、蜈蚣、蝗虫和蟋蟀等昆虫。 在冬季寒冷到来之季,全蝎活动逐渐减弱,当平均地温(5厘米处)降至10℃以下时,便沿着缝隙下潜至地下25-70厘米处,选择土壤湿度在45%以下,温度在2-3℃处冬眠。

捕捉及加工:

  捕捉:在4月中旬野生全蝎出蜇,刚爬到地表时捕捉。此时,气温上升到20℃左右,地表湿润而温暖,全蝎活动力弱,捕食量少,分布相对集中,腹中污物少,加工出来的全蝎腹背较扁,几乎都呈瓦楞状,质量也最好。到6月份,活动力加强,觅食量加大,肚子较膨大饱满,则加工出来的全蝎肚子相对较大,瓦楞状要差一些。进入8月份,蝎子最活跃,并为冬眠储存能量,进食量也愈发增大,此时捕捉的全蝎其成品品质最差。总之,清明至谷雨捕捉加工的为春蝎,腹内不含蝎仔和泥,品质优。夏季捕捉的腹内杂质较多,质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