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清朝将领一般服役到多少岁退休?

 钱贝勒285 2019-01-06

所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其实,无论是士兵,或者军官将领。只要服役,就有退伍的一天。清朝时,军队中,同样有退伍的制度。

这套制度主要是为了保证军队可以不断更新换代,指挥人员可以推陈出新。这样军队的战斗力,才能得到长期的保证。

当然,这套制度也不是一下子就出现的。而是清朝结合自身的情况,不断摸索出来的。到了乾隆年间,才逐渐确立下来。其中包括将领军官退休后的待遇,退休年龄,都做了详细的规定。

对于清朝军官来说,他们如果有幸熬到退休,可以得到的待遇,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退休后,可以保持在任时的品级。一般来说,只要在任时没有重大失误,品级都不会变化官员品级是他们身份的象征。

虽然不再参与朝政,但是可以得到很多礼遇,还能享受一些实在的好处。比如犯法时,能够受到一定的宽大处理。如果在任时表现不错,皇帝还会破例为他们提高退休后的品级。

这个不只这些将领可以享受到优待。甚至可能给子孙留点好处。毕竟二品以上的武将,可以让子孙不用参加科举,到国子监读书,将来只要通过考核,就可以当官。

第二种是俸禄。这是官员退休后最实在的待遇。但是,这个待遇却是不固定的。有两种情况,会直接影响武将退休后的俸禄。

首先是看官员会不会主动退休。如果是主动退休的,将来可以享受全部俸禄。如果在考核时却评定为年老有病,俸禄立刻减半。

其次看将领的军功。如果是任职时,曾经上阵杀敌,立下军功,退休后可以享受全部俸禄。如果什么军功都没有的,只能领一半俸禄。

俸禄之下,就是官员的退休年龄。清朝武将的退休原则只有一个,级别越低,退休年龄越早。

清朝文武官员的级别,统一是按官阶品级划分。官阶分为九品,每一品分为正、从两个级别。

如果是从二品的副将,按照规定,六十岁的时候,应该退休;正三品的参将,则是五十四岁退休;从三品的游记,五十一岁退休;正四品的都司、守备,四十八岁退休;到正七品的千总、把总则是四十岁退休。

这个年龄,如果是放在那些考科举的文人来说,可能是刚中进士,正准备踏上仕途的时候。但是,对于那些低级武将来说,仕途已经走到头了。除非能在规定年龄前升职加官。只是难度极高。

不过,上面说的这些,只是制度规定。在实际操作中,不会完全按照规定来。因为皇帝的命令,比规定的制度更有效果。尤其是那些三品以上官员,往往会有特殊优待。

这些人比那些低级将领,更有机会跟皇帝见面,被皇帝了解。乾隆年间的福康安,一辈子南征北战,立下功勋。乾隆皇帝甚至加封他为贝子。

没想到,福康安在征战途中去世,年仅42岁,乾隆皇帝为他伤心哭泣,还追封他为一等公爵位。福康安能得到这个待遇,除了本身军功外,更多还是因为皇帝对他的了解。

而且,清朝退休制度中,之所以会把低级官员的退休年龄设得很低。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这些将领需要到前方一线打仗,对体力有很高要求。相比之下,文官普遍的退休年龄,被延迟到六十岁。

如果是高级别的武将,他们更多是从事指挥的工作。对于高级别的将领来说,皇帝更看重他们是否可靠,经验是否充足。在前线指挥战争,能否胜利,体力不是主要考虑的因素。

即便某个将领到达退休年龄,只要皇帝愿意,也可以让他继续留任。康熙年间的索额图,在74岁的时候,才从领侍卫内大臣的职位上退下来。很明显,索额图的退休年龄,已经超过一般同级别官员。

但是,因为领侍卫内大臣是统领皇宫侍卫,直接关系到皇帝安危,属于朝廷一品大员,位置非常重要。所以,索额图才会留任到这个岁数。

在清朝历史上,也不乏出现一些将领在职位上一直任职到年老去世。乾隆年间的绥远将军舒明、弘晌,都是在任职上去世。他们都是因为自身被皇帝信任,位置又很重要,就一直被留任到去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