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3月1日,在日本的策划下,伪满洲国成立。溥仪成为伪满洲国的执政,建“年号”为“大同”;不久,又改“国号”为伪“满洲帝国”,执政改称“皇帝”,改“年号”为“康德”。出任伪满总理的就是郑孝胥。 郑孝胥,福建闽侯人,清光绪八年举人。他的岳父和李鸿章是老相识,起初曾经做过李鸿章的幕僚,后来担任广西边防大臣、安徽广东按察使、湖南布政使等。 辛亥革命后,他以前清遗老自居。1923年,在庄士敦等人的引荐下,郑孝胥出任“懋勤殿行走”,担任溥仪的老师,为溥仪讲解《资治通鉴》。 两年后,溥仪移居天津,66岁的郑孝胥也跟着他来到天津,住在日租界。1938年,郑孝胥在长春过世,据说他是被日本人所毒杀的。此前,他曾经竭力反对日本对满洲国的压制。 除了汉奸这个头衔,郑孝胥最广为人知的就是他的书法了。郑孝胥的书法取径书法名家欧阳询及苏轼,得力于北魏碑,字里行间有苍劲朴茂之气。他是《辞源》最早的编写人,初版书名就是出自郑孝胥手。不过,由于他背着汉奸之名,书名后来改为叶圣陶书。 现如今,我们在各大城市看到的“交通银行”四个大字,就是出自郑孝胥之笔。他写下的这四个字,字体结构紧炼方折,肃穆典雅,奇姿流美。 书法作品备受众人追捧,早年的郑孝胥还曾经以卖书法作品为生,“曾鬻字沪上,年入二万金”。 郑孝胥写下的字每字值白银十两,并且从不打折。听到这个消息,清北的教授们都气炸了,辛辛苦苦一个月竟然比不上郑孝胥三两下划拉赚到的钱。 郑孝胥死后,他的遗体你猜埋到了哪里?居然安葬在沈阳东郊天柱山下努尔哈赤的福陵旁。努尔哈赤如果知道埋着自己旁边的居然是这么一个货色,估计会恶心到吐。上世纪六十年代,郑孝胥之墓没有躲过浩劫,东陵区高坎镇七间房村贫下中农凿开他的墓穴,焚烧郑孝胥的尸骨。墓地原来的石碑则被村民砌成了猪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