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称帝后,李渊都去做什么了?李渊的晚年退休生活如何呢?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好朋友游龙公子。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唐朝开国皇帝李渊被“赶下台”之后,都去做什么了?他的晚年生活是否幸福如意? 其实历史不算太好的小编以前一直以为唐太祖是李世民,清太祖是努尔哈赤。 后来随着小编的工作需要,对历史方面的资料和书籍接触多了起来,我才知道原来唐朝是李渊所建,而清朝是皇太极所建。 也就是说小编“前者漏掉一个当爹的,后者漏掉一个做儿的”。 话说唐朝开国皇帝李渊,出生于北朝关陇贵族,七岁时袭封唐国公,伟大的政治家和战略家。 在隋朝末期大下大乱之时,李渊看准机会从太原起兵造反,后攻占了长安。公元618年李渊登基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不久之后统一全国。 李渊在位末期,二子李世民发动了震惊全国的玄武门之变。 事变第三天之后,李渊被迫封李世民为皇太子。 虽然当时并没有正式由李世民登基继位,但是满朝上下都心知度明,李渊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未来将由新主子李世民来领导全国。 公元626年到635年是李渊生命中最后的九年,在册封李世民为太子两个月之后,唐高祖李渊就将皇位“禅让”给李世民,自己被尊为太上皇。 虽然身份还是高贵的太上皇,但是因为李世民对李渊的戒备心并没有完全卸下,恐其日后再复位,于是将李渊身边的重臣裴寂两度贬职,然后扶植与李渊互不待见的开国功臣刘文静。 李渊此时虽然还居住在太极宫,但是身边的亲信都被李世民换了个遍,安插了满满的耳目。 李渊高超的政治智慧告诉自己,这是儿子对他仍然充满戒备,怕自己日后再有大动静。 所以他就随了李世民的心愿,为了李唐家天下太平,整日在太极宫中深居浅出,颐养天年。 贞观三年四月,李渊又被迫搬出太极宫,来到大安宫居住。 在此期间除了出席李世民举办的重大宫廷宴会之外,几乎是大门不出、二门不入。 其实这并不是李渊自愿的,而是形势所逼,不得不如此。 这段期间,李世民也从来没有探望过李渊一次,即使是大臣们主动请求李世民,李世民也是微微一笑,绝对不办。 贞观八年七月,唐高祖李渊患上中风,李世民终于肯放下架子主动去看望父亲了。到了十月,李世民开始大兴建立太明宫,美其名曰:请太上皇避暑于此。 此时的李渊早就无福消受了,太明宫尚未建好,李渊就在大安宫与世长辞,享年七十岁(也有史料称七十一岁)。 后人对李世民兴建太明宫的举动普遍评价为:装模作样。 在李渊活着的时候,李世民都是自己出去避暑,从来不会带上父亲,等李渊已经无法走动的时候,又开始装孝为父避暑了。 在政治与亲情之间,李世民还是选择了政治。 但是这个说法后来又被否定了。 因为贞观十七年,李世民偶然读到一篇孝道相关的古文,然后极为悲伤地对臣子们说:“人情只至痛者,莫过乎丧亲也,朕所行大疏略,但知自咎自责,追悔何及!”公元634年农历十月,李渊被安葬于献陵,从献陵的规格来看,葬礼相当隆重,花费也不菲,这两件事都可以证明李世民还是有一些孝心的。 至于李渊的晚年生活是否如意,小编觉得这只有李渊自己知道了。 如果他真的对政治生涯释然开来,那么他会为自己儿子的功绩感到骄傲,快乐享受自己的晚年生活,他就是如意的; 如果他还醉心于自己曾经的皇权天下,始终无法接受成为空头太上皇的身份,那么他就是不如意的。看来无论古今,心态还是决定一个人是否快乐的根本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