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韦斯琴 全国第三届册页展,共收到九千多件参展作品 。因为册页都是装裱后参赛,相对于单件未托裱的作品要精致得多。要求退稿的作者有五千多位,可见参赛者也都是精心设计,用心创作的。 承办方专门订制了合适的纸箱,分数段登记摆放,工作做得十分细致。连评委分组评审作品时,如何才能快速高效地展示每本册页,他们都做了仔细研究。最终采用多本册页同时平放打开,逐一推送至评委眼前的方式,省时又省力。 中书协的评审工作也十分细致周全,评审过程严格按设定的程序进行。为确保好作品不被遗珠,初评时层层互查,终评前还组织评委将落选的作品整体看一遍,发现有个别好的作品,评委每人还可取回一件,经全体评委复议,过半数者便可进入终评。 当时,我看到一本小楷册页,通篇约八千字,抄录的是清代王永彬所著的《围炉夜话》,小楷写的精美古雅,李木教老师细翻了几页,也觉得好。我便将此本册页取回复议。 结果,一看投稿人姓名,是安徽作者程振德(按:作品显示名字叫程正德)。王彦主任说:﹃为了避嫌,各位评委不可以取回本省作者的作品。』李木教老师接话说:﹃我是福建人,我来取这本册页。』但李木教老师手中已经取回了一本章草册页,每位评委只允许取回一件。 思维敏捷的李木教老师建议和我交换一下取回的册页,但这个想法被王彦主任否定了。 评委们沉默了片刻,来自江苏省的李守银评委取回了这本小楷册页,评委复议时也高票通过了。 这是评审中的小细节,可见评委们都不希望好作品落选。 顺便提一下,安徽的这位书者程振德,自幼丧失听力并导致语言表达能力很弱,他因潜心笔墨而重拾了人生华章。他还以自身经历引导了好几位身体有残疾的同道,在书写中找到人生乐趣,并多次入选全国展。在安徽书坛,已是励志佳话。 这次册页展的评审,审读非常仔细。评委们不仅放弃了午休,晚上还加班到九点半。评委们本着对书写者的尊重,对那些动辄几千字的册页中,一些偶尔的笔误都被宽容了,但那些常识性的错误则查得很严。 总体上觉得,此次入展的作品,扎根传统,取法多样,既见古韵,又有新意。虽都是册页,但作品的形式、风格上各有亮点,好看、耐看。 一批老作者由技入道,一批新人力作纷呈。而随着中国书协在评审制度上的不断改进,公平、包容、重文重技的氛围正逐渐形成。这正是书法艺术的时代步伐,更预示着书法创作的光辉未来。 【文章选自全国第三届册页书法展作品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