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们一见倾心,却都英年早逝:昙花般的爱情,像钻石般流传

 快乐老年435 2019-01-07

导读:昙花般的爱情,像钻石般流传

民国时期是是群星云集的时代,在各个领域都有耀眼的明星。当时有徐志摩、郁达夫、邵洵美和戴望舒被称之为"民国四大才子",那么自然就有"民国四大才女"与之对应,她们分别是张爱玲、萧红、吕碧城与石评梅。她们都如同一颗颗闪耀的星星点缀着民国的历史,让我们在了解历史的同时,感叹她们不平凡的事迹。

他们一见倾心,却都英年早逝:昙花般的爱情,像钻石般流传

石评梅相比张爱玲、萧红她们,或许名气不是很大,但也是民国一道靓丽的风景,她虽然去世很早,她的才华绝对让人钦佩,她和高君宇的浪漫爱情堪称民国的"梁祝",值得我们去回味,领略她们可贵的精神。

天资聪慧,从小就饱读诗书

石评梅1902年出生在山西省平定县,她家是一户城里人,父亲石铭是清末的举人,可以说她出生的家庭在当时算得上富裕的家庭。

她的母亲是石铭的续弦,当时在家里石评梅一直是他们的掌上明珠,小时候的她有一个欢乐的童年,而且父亲是一介文人,经常教她读书,诸如《四书》、《五经》之类的书籍,从小就培养她的文学爱好,而且她十分喜欢文学,经常是自己拿着书,一看就是一上午,父亲喊她吃饭,才从书房跑出来,可以说这对以后她在诗词方面的造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他们一见倾心,却都英年早逝:昙花般的爱情,像钻石般流传

她在山西上学的时候,由于性格上豪爽,对一些看不惯的事情喜欢直接发表评论,为此顶撞了当时学校的老师,学校还把她给开除了,这在当时可以称得上一件比较轰动的事情。但是她父亲比较开明,并没有过多的责怪,而是把她送到了北京女子师范高等学校,这次的决定可以说是改变了她的一生。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当时正是思想解放的时候,一大批文学青年有着自己的抱负,喜欢结交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上学期间,石评梅豪爽的性格很受同学们的欢迎,很多人都喜欢和她交往,庐隐、陆晶清等人都是她的好朋友,他们经常在一起交流思想,互相学习,可以说当时的学习氛围真的很浓,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理想,都希望有一天能够施展自己的抱负。

他们一见倾心,却都英年早逝:昙花般的爱情,像钻石般流传

也就是在这个时期,高君宇闯入了她的生活。那个明媚的下午,北京山西会馆进来了一位面容姣好、身材修长的青年,他穿着长衫,在上面演讲,慷慨激昂,口若悬河,好人钦佩不已!

石评梅看着眼前这位穿着长衫的青年,心里面泛起了涟漪,一见倾心,此时此刻一粒爱情的种子开始在她的心里面滋长。虽然性格豪爽的她,面对爱情却是表现出了羞涩,她没有直接地追求,而是默默在心底爱着他。

当时他们一些青年,也像古代的文人一样,喜欢找一个地方聚会,方便进行学习,互相地交流。石评梅和高君宇她们经常在北平郊外的陶然亭相聚,谈文学、说诗词、聊古谈今等等。

两个人总有说不完的话题,石评梅对眼前这位才华横溢的有志青年心生欢喜,高君宇对面前这位饱读诗书、才思敏捷的现代女子也是欣赏不已。

他们一见倾心,却都英年早逝:昙花般的爱情,像钻石般流传

有人说:"爱一个人,内心是慌张的,是甜蜜的,也是心酸的,"这句话就能说明当时他们俩个人心里的感受。

一个平凡的一天,石评梅收到了高君宇的一封信,信里面仅有14个字,但是却让她看的高兴得跳了起来:

满山春色关不住,一片红叶寄相思。

自此,他们恋爱了,志同道合,"三观"一致的他们,终于走到了一起,当时成为了一段佳话,让人好生羡慕!

昙花般的爱情,却像钻石般流传

有时候现实真的很残忍,他们在一起不久,高君宇就因过度劳累,1925年逝世。当时的石评梅真的是悲痛欲绝,一般人很难体会到那种痛心的感觉,说撕心裂肺也不为过。

高君宇葬于他们经常约会的陶然亭畔,希望那段日子能够永远地珍藏在彼此的记忆中。

他们一见倾心,却都英年早逝:昙花般的爱情,像钻石般流传

高君宇去世后,石评梅孤苦无依,经常到陶然亭畔,缅怀她曾经的挚爱—高君宇,她所作的诗词中,充满了"冷月、落花、残叶"等冷艳的词汇,她的作品中充满了她自己的泪水。

1928年9月,石评梅猝患脑膜炎也去世,友人们将她也葬于陶然亭畔,生前相处短暂,死后就永远地在一起吧!

当时,他们因为共同的理想,共同的抱负走到一起,他们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虽然短暂,像昙花一般,却是那么地珍贵,让人十分钦佩,定也会如钻石般永远流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