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音乐对人的影响作用

 逸心茶舍 2019-01-07
           摘要:音乐对人的身心健康、情操陶冶、性格塑造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同时可以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音乐教育担负着越来越重要的历史使命。   关键词:人格发展;音乐教育;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9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4-0194-01
  音乐是甘泉,是人们的精神食粮。音乐能陶冶人们的情操,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创造力;音乐能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音乐在开启人类智慧中也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音乐有益于陶冶情操
  音乐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培养美好的道德品质。由于音乐是一种有规律的声波振动,它能使人体细胞发生和谐的同步共振,起着一种细胞按摩作用。同时,音乐可提高大脑皮质神经细胞的兴奋性,对边缘系统和网状系统产生直接的影响,从而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陶冶人的情操,促进态度和行为的改变。柏拉图就说过:“节奏和和声比什么都更能深入人的心灵,比什么都扣人心弦。人人知道,当我们的耳朵感受音乐旋律时,我们的精神就会起变化。”当人们聆听音乐,可以触发内心积极性的情感,使消极性情感得以宣泄,使之身心愉快,精神焕发,心境良好。一首优美舒缓的曲子,能够使心灵得到放松,能够抚平烦躁、不安、焦虑、易怒等消极的心理状态;而一首激昂的进行曲,能够激发积极向上的精神,消除疲惫,催人奋进。
  二、音乐有益于性格形成
  “性格决定命运。”良好的性格决定良好的行为方式,从而对个人命运起到重要影响。音乐有助于良好性格的形成。
  在对万名音乐爱好者所作的调查中显示,古典音乐爱好者安静、友好、具有较强的责任心、聪明但不善运动,待人接物略显沉而爵士乐爱好者则拥有丰富的想象力、爱好和平、崇尚自由、天性友好。可见,不同性格类型的群体偏好的音乐形式也不尽相同。而同时,在对非音乐爱好者的调查中显示,让性格暴躁的人听古典音乐一段时间后,被调查者的行为方式就变得友好;而让性格较孤僻的人听爵士乐一段时间后,其自闭的程度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这说明,音乐对于人的性格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音乐藉由声音,从耳朵传递于脑部,通过其旋律及抽象的感染力,填补心中的沟壑,改善人的精神状态和行为方式,从而使优良的性格品质得以发展,而恶劣的性格特征得到抑制。
  三、音乐能够提高人的审美水平
  音乐是“美”的一种表现形式,而“美”是音乐的灵魂,因而也有人说,音乐即是美。音乐美的展现方式有美的音色、美的旋律、美的节奏、美的和声、美的结构;音乐还有美的思想、美的情感、美的心灵;音乐更能创造出美的意境。在当今社会,审美水平是评价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无法感受美的人,必然无法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参与到工作、学习生活中去。而音乐作用于人的情感之上,通过引起联想,产生共鸣,将人的感觉、情绪、想象和意志等内容综合起来,形成精神上的东西,从而让人获得审美感受能力。
  四、音乐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想象力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天赋,目前,我国的教育在课程设置、教材选编及教学方法上主要体现了左脑的教育,轻情感意志培养,重智力因素的作用;轻非智力因素的教育,重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轻直观感觉和形象思维的作用等,影响了人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智力深层的开发及培养,而适当的音乐教育则可弥补这一缺陷,使右脑功能得以充分开发。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雨果说过:“开启人类智慧的钥匙有三把,一是字母,二是数字,三是音符。”在我国,许多成功人士热爱音乐的例子更是屡见不鲜,小提琴给李四光的科学脑袋中输进了新鲜血液,梁思成、华罗庚、钱学森等对音乐也都很有研究。许多事例证明,音乐对智力有着不可估量的开启作用,更能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创造力是人类最高级的心理机能。创造活动、创造思维是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有机结合。而人的创造力是以丰富的想象力的发展为前提的,想象力是艺术创造的源泉,也是科学发明的源泉。音乐教育具有发展人的想象力的功能,因此,在形成审美感受和审美趣味的同时,培养一定的音乐创造能力,唤起人们创造的热忱,有助于个人人格和精神的全面发展。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自幼酷爱音乐,具有很高的音乐素养,这对他在科学研究领域取得巨大成就大有裨益。他在谈到物理学的研究时,就一再强调“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爱因斯坦曾说过:“如果没有我早年的音乐教育,无论哪一方面我都将一事无成。”他还认为,艺术使他比从物理学那里获得更多的东西,从艺术中获得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他紧张地思索光量子假说和广义相对论的日子里,每当遇到困难时,他就会拉起心爱的小提琴。那优美、和谐、充满想象力的旋律引导着他在科学的王国里作自由、创造性的遐想。据统计,世界各大领域的1000位有突出贡献的人物中,百分之七八十都受过良好的音乐教育,由此可见,音乐可以激发人的想象力,从而产生创造灵感。在科学创造思维的过程中,科学思维的逻辑性、实证性和艺术思维的超前性、自由性是相互交织、融合、相辅相成的。
  五、音乐教育能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
  在当今社会激烈的竞争压力下,人们的精神负担大大加重。持续紧张的学习、工作和各种消极情绪的积累难免对人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而建立在表现欲基础上的各种音乐活动能够疏导情绪,使人的情感得以平衡。达尔文是个狂热的音乐爱好者,会演奏小提琴,他曾这样说过:“我每周至少要听一次音乐,只有这样,我脑子里那些现在已衰弱的部分,就可以保持它们的生命力。”由此可见,音乐教育能够促使人的紧张情绪得以放松,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如果,在紧张的学习或工作之余听上一首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那清新、和谐、柔美、明朗的旋律,仿佛将人们引入鸟语花香、树林草地的田园境界中,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欣赏着大自然美妙的景色,在不知不觉中放松了紧张的情绪,陶醉在优美的音乐旋律中,使人的心灵得到了净化。在现代人治疗疾病中,音乐疗法在一些发达的国家中早已运用多年,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因此,人们需要音乐,就像沉寂的大地需要温暖的阳光一样,足见音乐活动与人的心理健康有着密切关系。
  六、音乐素质的提高影响智力开发
  珍妮特·沃斯(JeanuetteVos)与戈登·德莱顿(GordenDr yden)合著的力作《学习的革命》从解剖生理的角度提出开发右脑。他们认为左脑管抽象思维,右脑管形象思维、音乐和创造思维。音乐素质的提高是开发右脑的主要途径,会促进智力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发挥。主张胎教的教育家,对胎儿的教育就是从听轻音乐入手的。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基说:“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个富有诗意的、感情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人的智力开发。”音乐可以启智、益智,而且艺术思维与科学思维也是交织在一起,互相补充、互相促进。正如科学家钱学森所说:“科学思维和艺术思维相结合,才能产生精美的制作、完善的设计和优秀的艺术产品。”
  综上所述, 音乐的七彩音符包罗了人世间的千万种情感。冼星海对此有过非常精彩的描述:“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通过音乐教育,从而产生了对参加各种有益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有助于抵制腐朽丑恶的东西的侵蚀,帮助人区别真善美和假恶丑,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和人生观。我们可以而且应该通过音乐来促进人全面发展,对人的思想品质、道德情操、心理素养、智力素质的修养和提高以及创新精神培养产生积极的、重要的影响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