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千字文是一本涵盖了天文、地理、自然、社会、历史等多方面的知识,启蒙儿童的小百科。 但是,不要忘记梁武帝命周兴嗣编纂它的初衷——认字,认字,认字。 倒背如流,会描会写,只是表象,最重要最核心的——知道字的渊源,知道每个字背后的典故。 否则,背了,也是白背,如同胡适所说,他五岁时,就背过“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两句话,当了十年大学教授以后,还是不理解以上两句话的意思。 以后,会带大家细细品读《千字文》。 今天说一说“天地玄黄”一句的字体渊源及相关典故: ![]() 【天】,天的甲骨文字形,可以看出是一个人立于天地之间,上面原本是一方框,那不是人的脑袋,而是表明在人头顶上的有一个空间。 ![]() 天,至高无上。荀子曰:天无实形,地之上至虛者皆天也。 【地】,由土和也构成。象形文字中“也”表示:阴,人们认为天地之间元气初分之时,轻清阳为天,重浊阴为地,载万物于其上。 【玄】,下端象单绞的丝,上端是丝绞上的系带,表示作染丝用的丝结。原义:赤黑色,黑色中隐有赤色者为玄。 后引申为:幽远神秘之意,古书有云:天以不见为玄。地以不形为玄,人以心腹为玄。 【黃】,地之色。从田从炗,炗,古文光。古人认为,火为红色,火焰为桔黄色,火光为黄色。 《周易》记载:“玄黄者,天地之色也,天玄而地黄。” ![]() 天空在人们的视野之中,是黑中隐赤的,令人感觉幽远而神秘,大地是万物的根本,有滋生万物之德,当之无愧配以黄色。 在上古时代,黄色是尊贵的,滋养万民的那条河是黄色的,统治着百姓的帝王是黄帝,满载着丰收喜悦的麦田是黄色的…… 以五方配五行,中央表土,土色黄,故又以中央代表黄色。“四方谓臣民,中央谓主君。”中央之服即黄袍,中央之帝即黄帝。 人们将土地分为青、赤、白、黑、黄五色。天子大社(祭祀土神、谷神)之时,堆积五色土为祭坛。 东方青,南方赤,西方白,北方黑,黄色代表着大地的中央,因此,四色土的最上面则是黄色的土。 皇子们分封为诸侯之时,按其封地的所在方位,取坛上一色土授之,在南方的,取赤色土,由皇子带到自己的封地内,供奉在封地内立社之用。 ![]() 在古人的眼中,天,高而远,地,深而邃。除了自己目之所极,再远一些的,古代无法见识到的另一个深邃的世界或者宇宙,人们则遵守着孔子所建议的:"六合之外存而不论"。 “六合”即往古来今,四方上下的时间和空间维度,古人认为时间空间之处的事物,确实存在,但是暂时不进行讨论,毕竟人类的智慧有限,仅能见到天玄而地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