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底开始,因“权健事件”的爆发而引发各大主流媒体的追踪报道,再次将保健品这个话题推上了风口浪尖,引起了各方的讨论争议。至于权健的问题到底有多大以及结果如何,自然有政府相关部门依法调查处理。 这次的媒体大面积追踪报道,对我个人而言最大的收获就是,从法律角度弄清楚了保健品这个概念,就是源于《北京晚报》的这篇报道(如下图) 原文摘抄如下: 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马冠生指出,实际上我国对于“保健品”没有法律上的明确定义,有法律依据的只有“保健食品”这个品类。 '很多人认为保健食品就是保健品,包括一些商家生产的外用器械,无论是否得到批准,有没有相关文号,也都自称为保健品。”马冠生认为,这样笼统而庞大的范围混淆了人们的判断,也会“误伤”一些正规保健食品。 如果人们想要购买保健食品,马冠生提醒,要注意看包装上是否有“小蓝帽”标识以及“保健食品”字样,国产保健食品还要有“国食健注G+4位年代号+4位顺序号”的注册号。 下图以安利纽崔莱钙镁片包装为例: 到此,你对保健品与保健食品的区别就一目了然了吧! 这次权健事件引发的媒体追踪报道及社会的广泛关注的根源还在于保健品的安全性,而纽崔莱品牌之所以成为全球营养品的领导品牌,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就是经历了80余年时间的考验。在这80余年的历程中,全球无数的人用他们切身的体验做了验证。更有像中国奥运体育代表团历经十六年四届奥运会运动员的背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