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创作,到底是“悦人”还是“悦己”?

 李叔狠生气 2019-01-07

回顾2018,上海书协连续推出了上海青少年书法篆刻展、首届“周慧珺杯”上海市中青年册页书法大赛作品展、上海书法篆刻大展,逐渐在上海形成了一股书法热。随着跨年大展“全国第三届册页书法作品展”在中华艺术宫的举办, 这股书法热保持着在2019年持续升温的势头。



缘何难见“楷书四大家”


册页起源于唐代,以其典雅的形式和丰富的视觉效果,历来受到文人雅士的喜爱。本届册页展征稿活动从2018年7月启动,得到书法界和全社会极大关注与响应,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包括港、澳、台地区)以及海外的作者来稿9497件,通过初评环节、终评环节以及复议制度等,共评选出267位作者入展。


与近期在上海图书馆和上海博物馆展示的“缥缃流彩”、“丹青宝筏”展览不同,全国第三届册页书法作品展是当代艺术家对于传统艺术样式新的诠释和理解,全面展示了当代书法艺术的整体水平和艺术成就。


有观众在参观后表示,展览中几乎不见楷书作品。实际情况是,楷书作品数量相对较少。对于每一个从小以楷书入门学习书法的人来说,楷书是一种情结,也最容易看懂。不过,从书法比赛的角度来说,楷书却历来不是参赛者的主阵地。本届册页展楷书作品的入展比例已经比前两届高了不少,总计75件,占入展总数的27.1%。其中,又以小楷楷书为主,大字楷书仅存一件。



书法入门者,对于楷书四大家不会陌生,他们分别是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和赵孟。然而,在书法展览上却很少见到欧体、柳体和颜体。专家表示,这种情况很有可能是因为大家误认为四大家风格的作品会显得比较初级、艺术表现性不强,在展览中并没有一定的竞争优势,所以这种风格的作品越来越不被书法作者所重视。而近年情况已经有所好转,从本届册页展来看,入展作品中欧体风格有两件、颜体风格有一件。


而以倪瓒、文征明为代表的轻逸隽秀的小楷作品,受到广大书法作者的青睐,在入展作品中高居榜首。书法家杨家伟表示:此类作品之所以受欢迎,与近年全国重要书法展览中的“不俗战绩”有关,而且易上手,周期短、见效快。因此,楷书四大家风格在这次展览中占有一席之地,没有全军覆没已是可喜的成绩。


评审专家也要“咬文嚼字”


在册页书法作品展评审制度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叫做“审读”。通俗地讲,就是除了看字写得好不好,还得看内容对不对,有没有错别字。不少网友打趣道,看书法展里的行草和隶书就感觉自己是文盲,一个都不认识。而评审专家同样也会遇到“咬文嚼字”的问题。


女书家赵际芳介绍,隶书由于字体的特殊性,很多文字在古代没有,作者在书写古代没有、字典上查不到的隶书时,由于文字学知识薄弱,就用了很多自己臆造出来的字,这在“审读”环节就无法通过。还有不少投稿者一味追求形式,为了整篇的形式,在不该断句的地方另起一行书写,肆意断句,肢解文本的现象在行草作品中屡有出现。



针对近年展览重形式而轻内容,重笔墨技法而轻文化素养的问题,本届册页书法展重点抓“审读”。正如张瑞田先生在《墨韵之‘意’和文辞之‘境’》一文中指出:“传统书法创作形态,文墨一体,不是文优字次,也不是字优文次,二者之间是文化整体、相互映衬,书法的审美意境才会形成。”


册页不仅对字体风格、行文内容颇为讲究,什么字体内容用什么纸张也是一门学问。比如,生宣因为发墨效果太快,就不适合写小楷、行草;麻纸粗糙,不适合写精细、工稳的小字;黄庭坚的《松风阁》适合写在粉花白纸上;唐摹《万岁通天帖》适合写在硬黄纸上。


“险中求胜”的选择?


行草书作品历来是书法展览的重头戏,在本届册页展上也占据了58.3%。相对王羲之、米芾、王铎等“大众书家”,这次诸如金农、刘墉、谢无量等“小众书家”的作品亦有出现。



究竟是为了 “险中求胜”选择了“小众书家”,还是因为受到艺术感染主动选择,其中创作心态是完全不同的。书法家杨家伟表示:古代书法家在尽心创作时大多是在氤氲笔墨中完成自己的情感抒发,“悦己”是他们创作的主要目的。而如今大部分作者是以参展为主要目的,自己喜欢与否已经不那么重要了,只要入展几率高就会毫不犹豫地调整或者做出选择,为创作而创作,为作品而作品,也就在“悦人”的心理作用下逐渐迷失了自我,写出来的也只能是笔墨的形,而非笔墨的神。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下笔”不仅仅指的是做文章,同样指的也是写书法吧。




—版权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