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修饰专栏】Nature重磅|磷酸化组揭示寨卡病毒致大脑病变机制

 生物_医药_科研 2019-01-07

2018年9月,来自德国的研究团队在顶级期刊《Nature》上以LETTER形式发文,该文利用磷酸化组、蛋白组学方法,表征了细胞对病毒感染的反应;同时利用互作蛋白质组学方法,鉴定了ZIKV蛋白的细胞靶标,并基于几个组学数据的分析与验证,最终提出了寨卡病毒致大脑病变的机制见解。


研究路线与结果

1. 病毒蛋白与宿主蛋白的相互作用组研究。

作者使用改造的ZIKV病毒(HA标记ZIKV病毒蛋白)和对照病毒(HCV)感染人SK-N-BE2成神经细胞瘤细胞,随后进行病毒-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组学研究(图.1)。研究结果一共鉴定出386种与ZIKV病毒蛋白特异性结合的蛋白质,并产生了484种可信度较高的相互作用(图.2),其中发现了许多病毒宿主结合的新配偶体,包括参与神经元发育的细胞蛋白和信号通路的成分。

图1(左).ZIKV病毒蛋白与宿主细胞蛋白相互作用组学流程图

图2(右).ZIKV病毒蛋白与宿主细胞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图

 

2. 神经细胞分化前后,病毒感染对宿主细胞蛋白表达和修饰表达水平的调节。

在胎儿发育的早期阶段,ZIKV主要影响神经元前体细胞(NPC),导致小头畸形和其他神经发育损伤。为深入了解ZIKV感染细胞引发的蛋白及其修饰变化,作者使用人源诱导的多能干细胞衍生的神经元分化模型,并利用蛋白组、磷酸化蛋白质组学,分析hNPCs在分化为神经元期间,病毒感染或病毒蛋白过NS4B表达的细胞中,所有蛋白质在表达水平和修饰水平的变化(如图.3)。研究结果表明,在ZIKV感染后,1216个磷酸化位点发生特异性上调或下调,进一步分析表明,病毒对基本信号通路如AKT,MAPK-ERK和ATM-ATR进行了深度调节,提示ZIKV感染引起的这些通路变化可能是引发细胞增殖停滞的潜在机制。

 

图3. 蛋白组、磷酸化组学分析流程


图4. hNPCs分化前后,病毒感染、病毒蛋白NS4B过表达对宿主细胞蛋白和磷酸化的影响

3. 为了进一步评估新鉴定的宿主因子与病毒感染的相关性作者基于病毒在蛋白质组、磷酸化组、相互作用组的结果,挑选了一些细胞靶标进行shRNA敲减,并评估了其对病毒复制的影响,研究最终鉴定了CEND1, CLN6, CHP1, LMOD3 等17个宿主因子对ZIKV复制是必需的。

图5.shRNA筛选鉴定潜在的ZIKV宿主依赖性因子


小编总结

本文是一篇顶级水平文章,其研究思路简洁清晰,值得我们去学习。

首先作者利用互作组学寻找病毒-宿主蛋白的互作关系,这能提供病毒蛋白直接作用且可能致病的方式。其次作者利用蛋白、磷酸化组学的定量分析,重点寻找磷酸化修饰差异的蛋白和位点,这能提供病毒致病的可能作用的宿主细胞通路。而把这两个组学数据结合筛选出的宿主因子,具有被病毒直接调控且介导病毒感染的重要作用。最后作者对其进行敲减的验证,也证明了其潜在重要作用。因此,该文章我们提供了一个病毒感染细胞的全面框架,对于系统理解ZIKV诱导的蛋白质及其修饰变化及致病机制具有重要的帮助。

值得一提的是,本文的亮点是把前沿的互作组学与修饰组学结合,同时发现了许多重要而关键的新的宿主因子,非常具有创新性。这也充分显示了修饰、蛋白等组学对于介导新机制发现的重要性

中科新生命专注组学服务15年,推出了多种修饰组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欢迎有需求的老师前来咨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