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始皇给中国取名叫“中华”,这个“中华”到底是什么意思?

 思明居士 2019-01-07

中华上下五千年,无论历史如何变迁,朝代如何更替,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始终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员,也因此中华民族成为了我们中国人的代称。



首先说一下,正史中并没有记载秦始皇提出“中华”这一概念。但在民间的传闻中称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为了彰显自己的功绩,更好的统御原有六国的臣民,所以提出了“中华”的概念。“中华”二字则是取自于“中国”与“华夏”两词的首字。

中国

“中”指中原河洛之地,即黄河、洛水流域的地区。这一地区处于天下之中,以北为北狄,以东为东夷、以南为南蛮、以西为西戎,这些蛮夷之地被中原古人称之为四方化外之人。所以为了区分他们,便使用了“中国”一词。但随着中华文化的传播,以及历史的推进演化,中国的区域也在不断增加。

“中国”一词最早出现于西周前期的青铜祭器“何尊”之上。上面记述了周成王继承周武王遗志营建都城成周[洛阳]之事。从此“中国”一词不断出现在各种史料之中,成为了中原地区的代称。



华夏

华夏是一个民族概念。相传上古时期,黄河流域的中下游一带有很多部落民族,他们基本上都分布在华山和夏水之间。后来黄帝部落战败炎帝部落,炎黄联盟形成。再后来炎黄联盟战败九黎族首领蚩尤,从此形成了华夏民族。

到了周朝以后,华夏概念扩大,凡是遵循周礼和礼义的诸侯国都可以称为“华夏”,由于当时大部遵循周礼或者是与周王室亲近的诸侯都在中原地区,所以当时的“华夏”除民族概念之外,也指中原地区。

另外在甲骨文中“华”字代表崇高圣洁、显赫尊贵。且“华”和“夏”也属于同义词,可以相互同用,所以古代的中夏意思即为中华。




中华

“中华”一词最早的书面记载出现于《三国志·诸葛亮传》中;“若使游步中华,骋其龙光,岂夫多士所能沉翳哉!”此时的“中华”狭义的代指“华山”和“中条山”之间的关中地区。

唐朝时期,“中华”一词正式出现在了国家法律文书之中,《唐律疏议》中记载“中华者,中国也。



元末明初,朱元璋北伐时发布《喻中原檄》,其中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立纪陈纲,救济斯民”。并且说“归我者永安于中华,背我者自窜于塞外。

此时的“中华”是相对于“胡虏”或者“塞外”而言,所以“中华”从此既指中原各族人民,也指华夏大地。

1902年,梁启超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从此之后,中国境内56个民族都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一员,不断砥砺前行,创造着属于我们“中华”更辉煌的未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