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共和国不会忘记:尘封记忆中的马兰人(八)

 书童追梦 2019-01-07

红山记忆(转载)

               马兰红山军博园


   上世纪60年代,红山曾是中国核试验研究的中心场所之一和部队基地的指挥中心。这里曾走出了“两弹”元勋程开甲等8位院士和29位科技将军,形成了中国的核自卫力量。


  这是一个水草丰美的山间小盆地,周围环境极为隐蔽、幽静,中国核试验基地宛如一朵美丽的奇葩,生在山中,藏在林中。直到1996年中国宣布停止核试验以后,这里才开始逐渐对外界开放。2006年,这里被确立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一百个红色旅游点之一。她的名字叫做“马兰红山军博园”。


  红山军博园,是我国唯一的“两弹一星”研发的军事纪念地,既是中国核试验发展的历史见证,又是一部活史诗,堪称全景式的民族精神文化博物园。


  红山军博园藏在大山深处,现在是新疆和硕县那音克乡政府所在地,距离314国道约有20公里。我去拜谒军博园的时候,中铁14局的一支筑路大军正在山里修路,且即将竣工。宽敞的一级路面,刚铺出的沥青像一条巨莽,为伏在脊背上的汽车导航。

红山记忆(转载)


    越过一座小山,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红山八一水库,绿得像翡翠般的水,与周围红山的山峦形成一幅别开生面的图画,足以勾起人亲近这片土地的浓厚兴趣。


    没容我瑕想,放眼前方“马兰红山军博园”几个大字仿佛当年部队的军号声把我召唤,迫切地想入园参观。


    路还是当年的路,房还是当年的房,每一条大路小路旁种的白扬树,全都像夹道欢迎来访者的战士,风吹树叶沙沙响,全当是战士们热烈的掌声。


    当年留下的楼房等建筑虽然有些破旧,有的还拆除了门窗,但是墙壁上的标语清晰可见,历历在目,一下子就把我的思绪带入了上世纪60年代,时间仿佛在这里停滞,只要仔细品读,总是耐人寻味。


    透过那些虽然有些斑剥的标语,我深深的感到“两弹一星”的精神还在,魂还在,当年的影子还在,仿佛军歌还在耳边回响。

红山记忆(转载)


    所有的军事遗迹依然完整地保留着当年的模样,人工防空隧道、将军楼、21基地司政办公大楼、研究所、大礼堂……一般楼房都是三层,作为中国当时最高级别的军事禁区,这里一直对外保密,鲜有人知道它的存在。


 

    近六十年来,一大批科学家为新中国的国防事业隐姓埋名,默默奉献一辈子。在他们身上,有一种理想,一种信念,一种精神,一种力量,他们以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真谛。


    近六十多年以来,为了国防建设需要,那音克乡的和硕特牧民曾经历了六次搬迁,每次搬迁都难免影响到农牧业以及牧民的生活。然而,牧民群众服从国家战略需要,顾全大局,牺牲自身利益,他们可能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当年的奉献会得到永久的福报,部队不仅给他们留下的一份载入史册的丰厚物质财富,同时还留下了一份令全国人民都渴望前来参观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到此一游,看得人热血沸腾,每一棵树,每一栋房,树下的马兰花,河上的小桥,似乎都在向我们讲述着这里曾经发生过的故事。当年,就是这里的驻军挺起了共和国的脊梁;当年,当地牧民对国家战略的支持也让人无限感怀。


看着这些曾经为铸造中国核盾牌发挥过重大作用的遗址,我忽然想对这片土地深鞠一躬。


 

山间盆地牧草青青,马牛羊在草地上自由自在的觅食,古朴的情调扑面而来,构成一幅和谐的牧区风情画。让人不得不惊叹时间才是最好的造物主。


    红山像一部厚重的书,缄默在岁月积聚的烟云里,以独特的个性坚守着自信与矜持。在中国,红山军博园是一个深入可测的湖,在时光的飓风里波澜不惊;在新疆,红山军博园是人们重拾理想信仰的圣地,是精神祭坛。在这个神秘的山沟,参观军博园会让人真正获得取之不竭的力量源泉,懂得什么是民族精神与民族尊严。因为,些这里所有的遗址,已经用英雄主义的豪迈铸成我们民族耸入云霄的丰碑。

红山记忆(转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