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缸罈瓮罐》

 思绪未果 2019-01-07
缸罈瓮罐
在西风日盛、以“言必有英文”为时髦的当今社会,我依然认为汉字是极具智慧的文字。汉字除了具有书法艺术美之外,能见字思义使人产生联想也是汉字的长处之一,眼前的例子:缸、罈、瓮、罐,即使是小学生,从字形的偏旁结构上掸眼一看,不必去费脑筋思索,也可猜想得出这四个字指的是陶器。当然了,如果是生活在都市里的青少年,未必能弄得清它们的具体形象。
缸罈瓮罐字形结构从缶、从瓦,缶、瓦古义相同,是为陶器。这四类陶器的形状大同小异,具体的区别是缸为广口,体形最大。罐子通常带有系纽,体形最小。罈与瓮的造型类似,都是小口大腹,体形大者为瓮,小者为罈,其“大”“小”之分以人力所衡量,难以挪动的称为瓮,可随意移动的是罐子。
传统的生活方式居家过日子少不了缸坛瓮罐,常见描写老北京四合院的话是“天井鱼缸石榴树,老爷黄狗胖丫头”,这是富贵人家的景况,落地的大陶缸是院子中显目之物。平民百姓家鱼缸不一定有,但是米缸菜坛子是绝对少不掉的。且看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里的祁老爷子,他的生活经验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即使是太平年月,“他的家里老存着全家够吃三个月的粮食(缸)与咸菜(坛子)。这样,即使炮弹在空中飞,兵在街上乱跑,他也会关上大门,再用装满石头的破缸顶上,便足以消灾避难。”缸坛瓮罐是老爷子的定心丸、守门神。总而言之,屋檐下面开大门,水缸米瓮,咸菜坛油罐子,一个都不能少!“穷锅门富水缸”、“瓦罐子不离井上破”,是耳熟能详的俗语乡谚。早年戏台上在正本大戏演出前,往往先加演一个小短剧(戏帽子),风趣搞笑的《补大缸》是个常演不衰的帽子戏,其中的“你新缸没有我的旧缸光,旧缸还有那腌菜香”这句唱词,成为人们作为敝帚自珍的代用语。
在随处可见缸坛瓮罐生活环境中长大的人,对“瓮城”一词可以望文生义,不就是城门楼子内可以藏兵的小空间么?将“瓮”用来指称房间,是古人思维的浪漫。不幸的是,“常二爷在城门洞里被日本人打了一顿,而且在瓮圈儿里罚跪。”(语见老舍:《四世同堂》)。可见这瓮城并不是寻常人乐于光顾之所。
最恐怖的“瓮”是“请君入瓮”,这是一桩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另类用瓮独例。唐武媚娘执政时代,文昌右丞周兴将瓮用作刑具,据他说屡用其法无所不验:“取大瓮,令囚入中,何事不承!”果不其然,来俊臣只是做做样子就吓得他屁滾尿流。瓮是服务于人的盛器,是人类的不言之友,这作恶的周 兴却拿它用来整人,难怪来俊臣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自作自受也。
缸坛瓮罐群落里最得我爱的是煨罐子。瓦煨罐子有大号和小号两种,大号的可容纳一只整鸡,两侧带有双耳,便于用双手移动它,有人称它为“砂包”。小号的是独手柄,小巧玲珑。用瓦煨罐子炖鸡炖鸭炖蹄膀,与用铝合金高压锅炖制的品味迥然不同,它是用文火慢慢“煨”熟的,不破坏食物的有机营养成分,罐子本身也没有对人体有害的金属微量元素。饭馆菜谱上清炖类食品往往都特别的加上“瓦罐”两个字,诸如瓦罐炖柴鸡、瓦罐筒子骨之类,孰高孰低岂不一目了然么?
吾邑有这样一个小故事:说婆媳俩去窑货店买煨罐子,俩人左挑右检的终于选中了一个,付款时婆婆又是一而再、再而三的砍价,店主最后说:“小窑都倒了,大窑又不烧了,这缸瓦窑的货源断了。您现在还嫌贵,以后您花大价钱想买也买不到了。”老婆婆说“看你说的,你骗谁呀?”这年轻店主坏笑地看着俊俏的小媳妇说:“老人家,我要是骗您,我就是您的儿子。”聪明的小媳妇立即恨恨的抢白一句:“想死你卖煨罐子的!”——“想死你卖煨罐子的”成了坊间一句流传下来的经典俚语,用来形容人想办而又绝对不可能办得到的事。
无论是蠢笨的大缸,或者是精致的小罐,从成形到烧制这整个的生产过程,都是沿用传承了几千年的原始制作方式。小罐子是拉坯成形,大件陶器用盘条法拍打成形,用不上瓷器生产的浇铸成形工艺,全凭手工,生产效率十分低下。另外,人们的生活方式趋向城市化,家庭中不需要储存大量的食物,精巧耐用的塑料、不锈钢盆罐取代了陶器。现如今陶器窑几乎全部关门大吉,以前人们常说的“丢下这坛坛罐罐”这句熟语成了谶语。
建筑业中用粘土烧结的砖瓦已经淘汰出局,比秦砖汉瓦资格老得多的缸坛瓮罐退出社会舞台,是人类文明史的进步,不必固守先贤朱柏庐老夫子的“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遗训,抱着那粗陶陋缶不放。(语见《朱子家训》)。如果现在你想品尝正宗的农家珍馐,买一个瓦煨罐子用来炖鸡、炖肉,可真的是踏破铁鞋无觅处,想死你个“买”煨罐子的了!(2012-08,16)
配图:
X

绝活是转出来的。(图片来自[苍茫云海-新浪博客])

被扫地出门的水缸和米瓮——用则贵,不用则贱。

荷花缸(公元1845年六月上旬制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