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园旧事(9):陶器盆与罐(许广洲)

 文化佳园 2020-09-08

在儿时记忆里,粗泥陶器是被农家广泛应用的生活器皿。因为它轻便,廉价,原料可以就地取材,制作难度相对较小,本地就有瓦罐窑,用柴草烧制,同时各个街上都有卖成套瓦罐盆的摊位,随到随买,还有专门推车到各村叫卖的货郎车子,可以说是送货上门。但它易碎,一不小心就碰碎了,必须随时更新。

瓦罐等泥陶器种类很多,大小不等,可以说应用尽有。如盆类,有比吃饭碗稍大点的叫小碗盆,主要用来盛少量的水或粮食;再大点的,约1尺左右口径的叫小三盆,主要用了洗菜,端水,盛下磨的水、粮食,端粮食糊子;口径15左右的叫二盆,主要用来淘洗粮食,洗菜等;二尺左右口径的叫大盆,或皮盆,主要用来盛水,洗衣等。最大的盆叫煎盆,是用来放在石磨的石床下方承接煎饼糊子的,口径约四尺左右。

罐类,主要内部较深,大部分带有罐鼻,可以拴上绳子提着或抬着,形状近似,但大小不等,用途各异。小的罐子,如用作炖水用的温罐子,因为天凉时要放到锅底的余火上炖,其口径和深度只有20公分左右,只能盛34斤水。当时一家人洗手脸都是用这一温罐里的水。用来提水的叫小三罐,肩头有两个或三个穿绳的鼻孔,约能盛10多斤水;家庭用来到水井里挑水的是二罐子,一个可以盛三四十斤水;再大点的叫大罐子,一般是男人挑水浇园时用的。

家里盛粮、盛水用的是瓦碴缸,比较大,一般可以盛两担水或百斤左右的粮食。盛水的一般够一家人一天使用。

    最小的泥陶制品应是货郎担下乡买给小孩玩的泥响吧。二三指长短,一般涂成黑色的,背上用洋红划上几个红道道,吹起来到挺响的,很招孩子们喜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