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穷”则思变,留住全科医生,除了待遇,还是待遇!

 胜者唯王 2019-01-08

作者:高红

编辑:初夏

最近,笔者读到一篇《缩小医生薪酬差距迫在眉睫》的文章,身为一个全科医生,真是感触良多。

近年来,政府一直在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积极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倡分级诊疗,但是要把政策落实到实处,又谈何容易!

目前基层全科医疗面临的问题是:有限的全科医生队伍服务庞大的人群。

以笔者所在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例:9个全科医生要服务10万户籍人口,还不包括3~4万的流动人口。

如果按政策要求,达到40%的签约率,每个全科医生至少要签约4000多人才能完成任务,何况在这10万人的基础上,要完成重点人群的建档率,规范管理率,又是一个个不小的挑战,与这些数字相对应的,是全科医生们繁重的工作量,基础医疗加公共卫生服务。

这意味着基层的全科医生们,不仅要在诊室处理这么多发热、咳嗽、腹泻的患者,还要穿梭在大街小巷,访视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病、残疾人、90岁以上的老人、重型精神病人,还有特别扶助家庭、贫困家庭;

也意味着全科医生不仅为慢性病患者管理血压和血糖,还要走上讲台,为社区居民宣传健康生活方式及用药常识;还要随时待命准备上门服务,如果附近的小学生有开运动会的,附近的居委会大妈们要开文艺联欢会,全科医生还要提着小药箱去给做医疗保障。

当一个全科医生结束一天的工作之后,您知道他(她)需要填多少表格吗?

转诊登记表,新建高血压登记表,新建糖尿病登记表,高血压随访表,糖尿病随访表,老年人体检表,犬伤登记表,发热登记表,腹泻登记表,发现传染病,还要填一张传染病汇报卡,肺炎疫苗接种登记表……

笔者是一个有副高级职称的全科医生,在省会城市的社区工作,工作地点在市中心,每月拿到手的工资,到顶也不到6000元。

所谓“穷则思变”,如此因“穷”而随时想要变化岗位,离开全科领域的全科医生们,又怎么会让全科医生队伍稳定呢!

全科医生的收入不高,是大家公认的事实,这个连社区居民都知道。

记得有一次上晚班,一个熟悉的居民来找我开药,她问我:“高医生,你还没吃晚饭吧?我去给你端碗面好不?”

我回答她说:“不必了,谢谢,家里保姆已经煮好了!”

而她居然瞪大了眼睛,惊讶地说:“你还请得起保姆啊?我都不敢请保姆!”

我笑嘻嘻地回答她说:我妈请的!

因为待遇低,任务重,工作内容复杂繁琐,刚毕业的医学生,他们不愿意来社区当全科医生,也是因为如此,专科医生也不愿意来社区当全科医生,更因为如此,原有的社区全科医生,也是人人思“变”。

以笔者所在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例,去年前后来了两个专科医生,没多久都离开了,包括笔者自己。

在做了8年社区全科医生以后,笔者决定再次回去重新做回专科医生,因为很伤心,每天累成狗,却只有微薄的收入,没有生活质量,更看不到未来的希望。

笔者也曾经帮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物色全科医生,如今,整整3年过去了,全科医生还没有找到。

所以,王岳老师的那篇文章里,笔者觉得有句话特别在理:要是有人辞职后,医院这个岗位不容易招到人,说明之前给的待遇太低了!

说到底,善待全科医生,才是真正善待社区的居民,相信我们的社区居民,也不会愿意把生命交给一个生活窘迫的人的。

基层全科医生人才流失严重,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归根结底的原因还是待遇太低。稳定全科医生队伍,加强全科医生能力的培养是大势所趋,要留住基层的卫生人才,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待遇上来!

点击右下角的“好看”

给我们一点儿鼓励

寒冷的冬天因你而温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