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智慧课堂在教师身上的教学方式转换体现

 heitudi 2019-01-08

任何新生事物的出现,必然要冲击和变革旧观念、旧模式。而智慧课堂所要冲击和变革的正是我们教师们长期以来习以为常的“一本书、一支笔、一讲到底”的“填鸭”模式。教师作为智慧课堂推行的主力,要走进信息化教学的天地,调整和转换自己的角色。这就要求教师要自学更新教育观念,从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交流”、“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入手,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大力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育,推行研究性、探究性学习,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转换自己的角色两个层面

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怎样转换自己的角色呢?归结起来,就是要解决两个层面的问题:一个是课程理念,一个是课程操作。

1.教师在课程理念层面的角色转换

教育理念是无形的,但在教育实践中却能改变教育的面貌,决定教育的成败,影响教师的工作方式,制约教育活动的方向。以前,教师是课程教学活动的绝对控制者和权威者。在大多数课堂上教师习惯于将学生的思维活动纳入自己设计好的教学轨道之中,只顾自己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只能被动地听或记。现在为了确保智慧课堂有效实施则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从多方面努力,做一些有益的尝试。

2.教师在课程操作层面的角色转换

过去,教师教学的依据是教学大纲,教师只要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认真地传授大纲中明确规定的知识和技能,忠实于教材,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

智慧课堂除了要求遵从教学大纲之外,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应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同时还应猎取其他学科的知识,博采众长,不断更新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学会合作,依靠班级或者小组的智慧,去解决教学中遇到的新问题。

智慧课堂教师角色如何转变

1.教师要成为智慧课堂生成的“助产士”,点拨课堂智慧的生成

智慧课堂教学,教师应像苏格拉底那样,做学生的思想上的“助产士”,为课堂生成的学生智慧“接生”。教师和学生都是课堂生活的创造者,而智慧课堂模式的建设是基于师生互动的创造。但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决定了课堂生成难免存在一定的偏颇,缺陷乃至失误,这时就需要教师适度发挥主导作用,给予学生有效的价值引导和点拨。对于学生生成的富有创意,但陈述不清的信息资源,教师应采用简要概括,重点强调等方式让全班学生清晰地感受这一生成性资源的优势所在,对于学生生成的单一的信息资源,教师可追问补充的方式让学生和思考“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对于学生生成的偏离方向且存在错误的信息资源,教师则应通过争论辨错,反思纠错等方式引领学生回归正确的轨道。教师在课堂上对小组

学生回答做精妙、简要的点拨,可以激发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生成包括知识、能力、方法甚至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内的可用性资源。

2.教师要成为课堂智慧的“引路人”,促使课堂更具魅力

将课堂交给学生,并不代表教师放手不管,教师要成为课堂智慧的引领者,帮助学生进行课堂智慧的抉择,让教学效果更有价值。例如,传统课堂在教《江畔独步寻花》时,预设的程序是:读诗题,了解背景;读诗句,弄清内容;想诗境,体会感情;诵诗篇,赏析特色。但是智慧课堂中,因为有了学案导学与微课的帮扶,一开始上课教师便发现学生已背会这首诗,而且基本理解了内容,这就要马上意识到按预设的教案上将无趣又无效。所以需要调整重点,让学生根据多元智慧,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空间智慧强的学生选择诗配画,语言智慧突出的学生选择改写,肢体——动觉智慧发达的学生选择收集资料、到花园观察和表演,音乐智慧强的学生还配上自己熟悉的旋律,唱起古诗……最后,学生不仅深刻体会了诗歌内容,还充分展现了自己的学习个性,找到展示自我的机会,丰富了对诗歌的感受和体会。

当然,在智慧课堂教育中,教师除了要帮助学生进行课堂智慧的抉择,还要注意帮助学生实现课堂智慧的引申,促使课堂生成更有活力。这一点对课文的处理上显得尤其重要。通过教师智慧地引申,可以架设起师生、生生、生本互动的课堂,形成人人参与、自由对话,真诚沟通的学习氛围,开创学生思维任意驰骋、不断创新的境界。学生小组间通过讨论、争辩,互相促进,共享彼此的思考、交流彼此的见解、感受彼此的情感,达到心灵的感应、思维的共振、理解的共鸣,实现个体的超越、知识大纲的超越。

3.教师要做课堂智慧的创造者,机智地对待课堂

智慧课堂将学生分组讨论,针对不同的问题会出现不同的理解,这些问题都是课堂教学中的动态资源,如果一问一答逐个解决,势必影响学生对教材重点的开掘和对教材难点的突破,这时候就需要老师机智对待课堂了,选择一些共性比较多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究,进一步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针对那些比较特殊的问题可以放在课后建兴趣小组课下完成。

教学方式转换切注意事项

智慧课堂的教育模式会创造出绚丽多彩的课堂景观,是课堂改革模式中教师所追求的理想的教学境界。然而在实际运行中教师会因为某些方面的原因分散精力,扰乱视线,失去课程掌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方式转换的时候注意以下方面:

1.过分追求“花样翻新”导致课堂教学虚化的倾向

智慧课堂中切记过分追求“花样翻新”,生搬硬套,缺乏真正的领悟,效果肯定不尽如意。在智慧课堂小组讨论中,教室里讨论声响成一片,课堂气氛非常热烈。但展示讨论成果的往往是几个优等生,大部分学生只是“看客”。学生的讨论流于表面的形式,不利于课堂生成。当然,课堂的“虚化”还表现在评价“虚化”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反馈“虚化”,只说“答得好”、“答得不错”,没有实质性的评价,模糊了学生的“是非准则”,使学生丧失判断能力。过多的表扬使学生浅尝辄止和随意应付,助长学生爱听好话的心理。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对实事求是表现出漠然的态度,甚至导致个别学生价值观畸变。

2.克服“满堂问”追求空洞热闹的倾向

当前课程改革过程中盛行一种“满堂问”式的教学。教师在分组讨论时候设置的问题属于连续提问:或是非问,或选择问,或自问自答;学生则习惯性地回答;或仓促回答,教师或作简单的肯定、否定;然后自己补充讲解,再提出问题……这种“满堂问”的教学,表面看学生似乎是在主动学习,但其实质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预设好结论,然后千方百计引导学生猜测,并以预先设定好的答案为最终目标,以此锁定学生的思维。这种“满堂问”的教学方式,其实仍然是一方强制灌输,一方消极接受的方式,仍然不利于智慧课堂生成。

3.做一个耐心、宽容的“课堂麦田”守望者

智慧课堂之所以充满生命活力,就因为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智慧教学的价值就在于每一节课都不可复制。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展示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特别是要有足够的耐心善待和宽容学生学习过程,使学生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同时形成健康的人格。

此外,互联网时代面对智慧课堂中不可控制的课堂问题,教师普遍有一处担心:如果自己被课堂上即时生成的问题“问住”了,怎么办?因而,教师更愿意将课堂生成控制在自己设定的范围之内,普遍缺乏作为一个“麦田守望者”应有的耐心和宽容大度。教师的可贵之处,就在于要充分利用课堂生成的即时资源,在被学生问住的情况下,耐心引导学生再细读课文,积极思考,使学生的理解更加深刻,情感得以升华。

作为教师只要我们相信学生,相信在他们的心里,潜藏着人性的光辉;只要我们多一些褒扬,少一些否定,多些唤醒,少一些压抑;只要善于捕捉,善于随机应变,善于创造性地发挥,我们的所实施的智慧课堂定会充满人文精神的温馨,定会让学生生成五彩缤纷的精彩世界。

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如果内容在版权上存在争议,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