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西蜜丝枣

 小苏你好啊22 2019-01-08

      来源: 贵港日报

      我种了100多亩大青枣,亩产量在2500公斤左右,去年每亩纯收入有1万多元,今年更好。”平南县丹竹镇梅令村村民冯杰脸上挂满了笑容。

平南县近年来着力打造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大青枣种植项目,如今迎来丰收年景:5740亩,年产量超万吨,预计年产值超亿元。去年获自治区农业厅“大青枣标准化示范园”称号。

千亩枣园 累累果实压弯枝头

2月6日,梅令村大青枣蜜枣示范区,1米左右高的青枣树上累累果实,即便用塑料袋包了起来,仍有个别鲜果连袋被飞鸟啄破——这青枣实在太甜了!

这是戴升权的果园,面积300亩,品牌是密丝大青枣,看着被果实压弯了的树枝,他开始盘算今年的收成。“平均亩产有2500公斤左右,按照目前市价9元/公斤,亩产值有2.25万元,果园总产值在600万元以上。”

“这两年大青枣市场销路好,农民种植积极性很高,去年全村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3000多亩。”梅令村支书黄其瑞说,天公作美,加上管护得当,这季的产量预计达到500万公斤。

镇隆镇拥平村里河屯党小组长黄奕豪告诉记者,2013年,通过土地流转村里种了1000亩大青枣,同时套种油菜花,如今效益显现,不仅让城里人有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也带动大青枣的销售。

这当中最突出的当数平南县常满种植专业合作社,涉及4个乡镇20多个村,现有社员325人、种植面积1800多亩,种20多亩以上的社员有40多户。在合作社的收购站,记者看到陆续有果农将大青枣运到收购站,工人分批包装,忙个不停。合作社负责人聂裕海介绍,近日来每天收购数量有1万多公斤,截至当天已收了10多万公斤,销往上海、湖南、江浙等地,产品供不应求,也有部分客商自己来采购的。

据统计,按目前平南县大青枣种植面积和产量来算,预计年产值超亿元。

技术升级 人均收入3万多元

与戴升权种植基地相邻的,是梅令村松山顶屯村民冯杰的百亩大青枣果园。去年12月,他的果园获得自治区农业厅颁发的“大青枣标准化示范园”称号。

松山顶屯有种果树的传统,刚开始家家户户种龙眼,但近年来龙眼越种越多,而价格时高时低,收益不明显。2006年,冯杰开始种大青枣,成为当地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前两年,由于技术跟不上,水果品种也不好,每公斤售价只有四五元,除掉成本几乎没什么赚头。冯杰开始摸索。

“我从广西农科院那里了解到有个好品种叫蜜丝枣,立即要了种子回来,自己培育和嫁接。同时为利于排水,他创新田间管理办法,开沟起垄,这样果树在雨水多时可自动及时排出,需水时又通过沟壑灌水进来。

在冯杰的带动下,松山顶屯75户325名村民150亩地全部种上大青枣,部分敢闯的人还到附近乡镇承包1000多亩土地种植。2013年该屯种植大青枣收入1200万元,2014年预计收入有增长;按人均收入来算,可达3万多元。“效益摆在眼前,估计今年种植面积还要翻一倍。附近村屯村民都来取经,还辐射到相邻的苍梧等县,不仅来买树苗,还邀请我去进行技术指导。”

政策扶持 打造现代特色农业

如何突破“小打小闹”,让大青枣成为平南县向外推销的响亮品牌,是当地政府一直关心的问题。

丹竹镇副镇长李文介绍,丹竹是一个农业大镇,历来注重特色农业的发展,由烟叶到大玉余甘果,再到大青枣,都比较有特色,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农民种植积极性很高,如今余甘果和大青枣成为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目前全镇大青枣种植面积约5000亩,产量高、价格好,效益十分明显,已由原来的梅令、廊廖两个村屯慢慢辐射到整个乡镇。“下一步,政府会继续加大对特色产品的扶持力度,引导农民增种大青枣。”

平南县农业局副局长胡然礼介绍,平南着力打造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的重要内容之一就包括种植大青枣820亩,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另外辐射带动农民种植大青枣,种植面积要达到4920亩,年产值6000万元以上。示范区将全部采用高投入、高产出的模式进行高标准化生产;其种植肥料以农家肥为主,实现绿色种植;主要栽培技术采用滴灌、套袋、无架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治等集成技术。目前已投入300多万元,建设水、电、路基础设施。(作者 邬 裕 莫新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