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左心包右尺泽的粗浅理解

 文文猪k9h2ve3y 2019-01-08

中药的方剂学讲究临证配伍,讲君臣佐使,如同战场上的调兵遣将。学习方剂学是为了应用,更重要的是学会组方规律。临床遇到复杂的证,能依证遣方,依证遣药,融会贯通,而不是生硬的死记硬背,照搬照抄。刮痧亦如是。


左心包右尺泽这个配伍对于李氏砭法的爱好者来说一定不陌生了,因为它的出镜率非常高,很多疾病的刮痧治疗都要用上这组配伍,尤其对于腰腿部的问题,这组配伍至关重要。它的主要作用是引血下行,如同作战时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是作战取得胜利的后勤保障。


那么,引血下行为什么是左心包右尺泽呢?曾有人这样问我。之前只知道这是老师几十年临床的经验,具体的医理也是一头雾水,只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对左心包右尺泽的配伍有了些粗浅的认识,在此与大家分享,如有不妥之处望大家指正,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素问·六节藏象论篇第九》云: “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充在血脉”。也就是说心是主持血液运行的动力,脉是血液运行的管道。故取心包经目的是先让血液动起来。《灵兰秘典论》云∶“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也就是说,心,在人体的五脏六腑中相当于君王,刮心包经也就是说君王要发号施令了,宣布全国进入备战状态。


那么为什么是取心包经而不是心经呢?因为在中医的概念里,心是主神明主无形的,心包是主肉体主有形的。故人体五脏即心肝脾肺肾,独心不带月字旁,而多了一条心包经。这个包其实应该是胞,月字旁被简化了而已,即心包是主肉体的心脏。


君王发指令了,要打仗了。但是打仗需要调动士兵出战,士兵在哪里?藏在肝里呢。《灵枢·本神》云:“肝藏血,血舍魂”。而手厥阴心包经与足厥阴肝经同为厥阴经,一个在手一个在足,一个在上一个在下,为同名经。同名经上下是相通的,在人体实为一条经脉。《灵枢·根结第五》曰:“厥阴根于大敦,结于玉英,络于膻中”。也就是说肝经从足走手,在膻中处与心包经相通,也可以说膻中为心包经从胸走手的起源。《灵兰秘典论》云∶“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君王指令需要将军的辅佐和执行,所以调动血液取心包经可以说是再恰当不过了。


那么,为什么是取左侧的心包,而不是右侧或双侧呢?这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后来联想到脉诊学上的概念:人之左手三脉寸关尺,心肝肾主之:心主血,肝藏血,肾为精血之源,故三部皆属血。右手三脉寸关尺,肺脾命门主之:肺主气,脾为生气之源,命门与丹田合为气海,故三部皆属气。所以脉诊学认为人体左主血分,右主气分。另一种解释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体面南而立为正,膀胱经在北方,是天人合一的状态,为太极。故人体之左为东、之右则为西,结合自然界太阳一天的运转规律,太阳自东方升起,由西方落下,此即“左升右降”之谓也,人气应之。即所谓‘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故取左侧心包的原因可能在此吧。


好了,士兵已经进入战备状态,就等将军的统领了。《李氏砭法:思维与理法》也就是李氏砭法八大理论的通论中有这段论述:


中医在治病的时候,我们的祖先给了我们一把锋利的宝剑,就是气血理论。气为动为阳;气无形主功能,血有形主形质;气血就是一个阴阳的结合体;气行血行,气滞血瘀;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人体生病在于气血过弱,但很多人气血弱是一种假象,问题是动力不够,从而形成瘀滞。


气行血行,气滞血瘀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气的带动,血只能是一滩死血。而心包经的经性本为多血少气,没有气的统领,再多的血液滞留在那里也只能是英雄无用武之地。那么如何才能把血液往下送呢?


《素问·五脏生成篇》云:“诸气者,皆属于肺”。《素问·经脉别论》云:“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灵兰秘典论》云∶“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所以肺是君王意志的贯彻者和执行者。而尺泽穴是肺经的合穴,“合”即汇合之意,这里肺经经气充盛,由此深入,进而汇合于脏腑,恰似百川汇合入海,故称为“合”。武当祝氏道医学认为:肺经从胸走手为正运。肺经的络穴为列缺,刺激列缺之下的穴位,导引经气往下走,则有宣发肺气的功用;刺激列缺之上的穴位,导引经气往上走,则有肃降肺气的功能,故尺泽穴有帮助肺气肃降的作用。肺气往下降则带动心包的血液也往下走,从而达到引血下行的作用。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此配伍的精妙独到之处,这个左心包右尺泽,虽然我在刮痧实践中已经屡试不爽,但其中的医理我花了将近两年时间,才得到以上粗浅的认识。以此联想李氏砭法的一系列理论和技法,如今形成了一套成熟完整的学术体系,指导临床应用,其过程绝不是一蹴而就的,是李老师几十年来“白天干活,晚上读书”,辛勤劳动,集智慧与心血的结晶。


当我们“劳作之余,放马磨砭,环顾四方,一览众山低”的时候,当我们一不小心就征服了世界医学难题的时候,要知道,因为我们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是虎符铜砭给了我们无穷的能量和力量。学生无以报答,唯有努力让更多人受益于李氏砭法,以谢师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