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部门的会议上,有个部门副总发言的时候,说了一句想鼓励团队的话:上半年已经过去了,下半年大家工作要五心,即有爱心,有恒心,有细心,有信心,有耐心。 然后下面的同事就说,领导能举个例子吗?领导有点尴尬,一时语塞,一下子也想不出该举什么例子好。 我们碰到过这样的事情多吗?还是很多的。 那么,如何讲话才能让别人喜闻乐听呢?有没有诀窍呢? 我认为一定要会讲故事。 美国一个名为吉·卢卡谢夫斯基的演讲教授说过:
我记得曾经有个新闻报道。在一次港澳台工作小组会议上,某位领导讲了一个宜兴紫砂壶的故事:
当时是在我国讨论香港回归之后的政治体制时,这位领导说出的这个故事,寓意是不要随意清洗“茶垢”,丢失了香港的特色。 你看,作为领导者,他不是讲大道理讲空话,而是故事一讲,就让所有与会者心服口服。 为什么很多人台上讲话,别人不想听呢? 常言说,摆事实讲道理。很多人不会用事实说话。 具体来说就是很多人讲话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有观点无例子,二是有例子不具体。 1.有观点无例子 记得一次部门内的党组织活动中,一个领导发言,说党员干部要杜绝“懒、散、滑”。
其实领导的观点“懒散滑”总结得非常完美,但是因为没有例子支撑,底下的人听后也就没有太在意。 2.有例子不具体 记得公司人力资源部组织的一次中层干部培训会上,人力资源部一个主管强调学习力的重要性。他这样说到:
这段讲话很有针对性,也有例子。但是例子不够具体,国外哪个企业?国内哪个大学?我们底下听起来,实在是不够解渴,看不见,摸不着。 那么关于讲故事,能够让听众喜闻乐听有没有理论依据呢? 答案是有的。 经脑科学家研究,人脑的潜意识是右脑意识。右脑喜欢形象具体而不喜欢抽象的东西。故事因为有情节,能够在听众脑中形成相应的景,因有景而能让听众产生相应的情。 情一产生,那么我们讲话的效果就达到了。 因此,公众讲话,我们除了讲道理,还要记得摆事实,即懂得讲故事,讲例子。只有这样,我们讲话才能做到:
16节演讲口才与当众讲话系统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