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综合应急预案编制中预防与警告

 紫色秋风书屋 2019-01-08
预警根据企业监测监控系统数据变化状况、事故险情紧急程度、发展势态或有关部门提供的预警信息进行,应明确预警的条件、方式、方法和信息发布的程序等内容。信息报告应明确事故及重大事故险情信息报告程序、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事故信息报告流程、内容、时限和责任人等内容。
    1.危险源监控
    应明确本单位危险源监控的方式以及采取的预防措施。
    对危险源特别是重大危险源进行全面监控,严密监控其安全状态,以及向事故临界状态转化的各种参数的变化趋势,及时发出预警信息或应急指令,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1)对危险源监控需要采取的技术措施有以下几种。
    ①在危险源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并加强有关设备、设施的安全管理。
    ②对危险源的工艺参数危险物质进行定期检测,对重要的设备、设施进行经常性的检测、检验,并做好检测、检验记录。
    ③在生产、储存过程中可能引起火灾、爆炸及毒害的部位,应充分设置温度、压力、液位等检测仪表、报警(声、光)和安全连锁装置等设施。
    ④根据可能引起火灾、爆炸及毒害部位、场所,设置必要的町燃气体、毒害气体检测报警器。
    (2)对危险源监控的管理措施有以下几种。
    ①建立、健全本单位危险源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落实危险源安全管理和监控责任,制定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的实施方案。
    ②保证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
    ③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使其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和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
    ④建立危险源安全管理档案;对存在事故隐患和缺陷的危险源认真进行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⑤当危险源的生产过程、材料、工艺、设备、防护措施和环境等因素发生重大变化,或者国家有关法规、标准发生变化时,企业应当对危险源重新进行安全评估。
    ⑥不断改进管理手段,提高监控管理水平,提高危险源的安全稳定性。
    2.预警行动
    根据危险源监控设备和监控人员提供的信息,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有关人员将信息汇总、分析后,报应急指挥部,应急指挥部及时组织有关人员分析事故发生发展态势,及时研究确定应对方案,根据事故的发生态势,发出预警预报,并通知有关应急组织机构和公众采取相应行动预防事故发生。
    企业在确定预警行动时,应明确事故预警的条件、方式、方法以及信息发布的程序。
    3.信息报告与处置
    准确了解事故的性质和规模等初始信息是启动应急预案的关键,因此,必须对信息的报告与处置做出明确的规定。
    (1)应明确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建立事故信息报告程序。事故报告的程序一般为以下几步。
    ①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
    ②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通知单位内部的应急功能机构,视事故情况决定是否向当地应急部门(消防局、医疗机构及其他应急救援部门)报告;但应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③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向当地消防局或其他应急救援部门报告,以及时得到救援。
    (2)应列出所有的报告对象及电话。报告对象一般包括:单位内部的各应急功能机构;上级主管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消防局或其他应急救援部门(119);医疗卫生机构(120)
    (3)应当明确各级事故信息上报的内容。
    ①事故现场人员向单位负责人报告的内容:事故发生时间与地点;事故的简要经过;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已经采取的措施。
    ②事故发生单位向消防局、医疗卫生机构及其他应急救援部门报告的内容:事故发生单位概况;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涉及的危险化学品。
    ③事故发生单位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的内容:事故发生单位概况;通报人的姓名和电话号码;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事故的简要经过;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已经采取的措施;应急行动级别;企业外效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