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与职业|李名梁:我国职业技能竞赛建设的误区分析

 linbnuhhu 2019-01-08

2008年教育部联合各部委在天津成功举办了首届面向中、高职院校的职业技能大赛,由此大赛在职业教育领域大放异彩。随着竞争的激烈化、技能的高度化、大赛的规模化以及大赛的经济化,大赛背后的各个利益主体由于缺乏完善的制度保障,无论在思想观念上还是在实施操作上都存在诸多误区,暴露出系列问题。

由此,笔者认为通过深刻梳理大赛存在的问题并反思大赛建设根本宗旨,让技能大赛回归其本质,有利于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从而从根本上推动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一)关于职业技能大赛思想认识层面的误区

1、对职业技能竞赛目标的错误认识

与高考统一一张试卷相比,职业技能竞赛的整个考核过程人为因素掺杂的更多,在缺乏强制制度约束情况下,大赛的各个利益主体不免会谋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政府的利益诉求是通过大赛培育选拔高技能人才;选拔赛赛点学校的利益诉求是完成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选拔赛任务,且本校学生进入国赛;参赛校的利益诉求是集中整个学校的人力、物力、财力对参加省赛得1-2组选手进行集训,获得金牌为学校赢得荣誉;企业的利益诉求是取得大赛实训设备的指定权,营销竞赛设备。因此在这些利益博弈的背后,一些高职院校的校级领导、教学管理部门、竞赛指导教师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大赛功利化思想,在大赛功利化观念驱动下把争金夺银作为科技竞赛的唯一目标,在追逐学校知名度、个人知名度的浮华表象下,摒弃了大赛本质的育人功能。

2、对职业技能竞赛定位的错误认识

对职业技能竞赛定位的错误认识之一是重视竞赛的选拔性,忽视教育的普及性。竞赛本身带有一定的甄别和选拔性,因此现实生活中不少职业院校以及部分教育行政部门认为技能竞赛的选拔性比竞赛的普及性更为重要,将选拔学生类同为挑选合格产品,忽略了二者存在的本质不同,忽视了技能竞赛育人的根本宗旨。如果各大高职院校及部分教育行政部门过于重视竞赛的选拔性,就有可能导致极少数学生享有学校大部分的优势资源,对其他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对职业技能竞赛定位的错误认识之二是过分重视技能大赛的结果,忽略人才培养的过程。如果把职业技能竞赛的结果作为最终目的,那么各大高职院校必然出现“为赛而教,为赛而学”本末倒置的现象,甚至“以赛代考”、“以赛代学”,必然会成为与高考类同的“应试教育”,从而背离了职业教育的属性,丧失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二)关于职业技能大赛实施操作层面的误区

1、选拔赛赛点的选用缺失公平

根据全国职业技能竞赛的竞赛制度,国赛由天津的各大高职院校承办。各省组织选拔赛赛点选择由各省自行安排,这就存在着非常大的隐患。以浙江省选拔赛为例。连续两届的数控大赛选拔赛都由某院校承办,那么这所院校因为组织经验、实训设备、参赛环境就会越来越符合承办学校的要求,其它院校将不再有机会和条件承办该项比赛,也就是说承办权“被”垄断。此外根据赛点情况以及决赛院校获奖统计情况,省选拔赛赛点学校几乎全部是参与决赛的入选学校。赛点选择存在的相对不公开、不透明、不科学,严重影响了赛点以外其他院校的积极性。

2、技能竞赛设备的选用存在诟病

国赛和省赛现场的竞赛设备会有厂家赞助提供,但参赛学校就必须无条件购买大赛的指定设备。竞赛设备反映了当前社会的新技术、新工艺,不做竞赛设备也可以做学校的实训设备,但事实情况是由于每年大赛的竞赛前后准备不过2个月时间,学校的实训设备预算都是在前一年的学期末由各分院的实训基地提交申请,再由学校主管部门审核。往往每年6月份举办大赛,4月份大赛竞赛文件下发时候才知道到底指定何种竞赛设备。因此,购买相关设备就成了每年学校要处理的十万火急的“突发事件”,如果学校没有很好地处理实训设备的前期预算和调配,很有可能就会造成学校资源的巨大浪费,这种现状必然会导致一种结果,参赛院校的积极性越来越低,最后索性放弃参赛。

3、技能竞赛操作的流程存在水分

由于各大高职院校都十分重视职业技能竞赛,把大赛的成绩视为“脸面”,因此为保障能拿到“金牌”,一些学校存在很多弄虚作假的分水现象。比如作为职业技能竞赛省选拔赛的承办院校,自然具备了“地利”的优势,与主委会、出题专家、裁判都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这类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主办学校往往都能取得“好成绩”。因此,现实中某些指导教师反映获奖不单纯靠参赛选手的实力,更多是靠学校的“实力”,此种反映即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技能竞赛操作上的违规现象。

4、职业技能竞赛与教学存在“两张皮”

现实中,某些学校对竞赛投入过多热情,全然不顾竞赛项目是否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否符合专业教学需要,是否能够较好地与课程相结合。大赛和教学的性质不同导致了内容选择和侧重点大相径庭,大赛是大赛的大纲、教学是教学的大纲,相关性越来越小,大赛的引导、促进教学的效果越来越微弱、甚至消失,这从根本上背离了技能竞赛建设的出发点与根本落脚点。

 【备注】文章节选自《教育与职业》,原题为《反思与重构:我国职业技能竞赛建设探究》(共8000余字),2013(2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