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绿色普惠---农商银行的必由之路

 NEVER618 2019-01-08
发布时间:2018-12-14 14:34:33 中国农村金融网

近年来,我国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得到了快速发展,是全世界少数同时提出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政策体系的经济体。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也将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作为金融改革的重要方向,成为了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

实施背景

在最近几年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是每年都提及的重点工作,是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也是金融机构贯彻乡村振兴战略重要的理念基础和实现途径;农商银行因其存在的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和扎根“三农”、服务“小微”的发展定位,其原生的就带着天然的“绿色”和“普惠”基因,因此也促成了农商银行在绿色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但当前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保持着相对独立的发展态势,这和农村经济金融发展实际需要还有一定差距,如何走出一条融合的绿色普惠发展之路,是农商银行当下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理念内涵

农商银行“绿色普惠”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绿色金融。我们将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项基本政策,在开展各项业务和投融资活动时,能将其会产生的环境影响纳入主要考虑因素并通过金融资源的定向倾斜政策和倒逼引导机制,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环境保护、资源节约、节能减排、乡村经济发展的“金融+生态+二是普惠金融。普惠金融是让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享受到应有的、全面的、有效的金融服务,而农商银行的服务对象覆盖面广,以农业经营主体、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为主,具有极强的包容性,也是绝大多数金融主体无法或是不愿覆盖到的群体。发展绿色普惠,其本质不是为了重塑农商银行传统金融体系,而是对原有体系的一种延伸和发展,用绿色化和普惠化来推动原有金融体系的进阶和焕发新生机,形成将绿色普惠理念视之为天然内涵的新时代农商银行金融体系。

辩证关系

“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发展理念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可视为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一)绿色金融发展理念包含着普惠金融发展理念

“绿色金融”理念在国际上被首次提出和形成共识,是在2016G20杭州峰会上,而其本质延伸了国际上普世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包括社会公平和发展、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合理配置与运用,其中“社会公平和发展”水平就直接决定了人、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前面我们提到普惠金融是让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享受到应有的、全面的、有效的金融服务,其价值核心是社会公平、社会发展红利共享,农商银行的普惠金融更是服务于小微企业、三农、低收入和创业初期人群,从而帮助受助群体形成可持续造血功能,符合“可持续金融”也就是“绿色金融”的发展理念。

(二)绿色金融快速发展促进着普惠金融质效提升

普惠金融的目的是让全社会各阶层享受到金融服务,而究其根本是为了让社会金融资源弱势群体能够通过“普惠服务”最终达到生活品质的提升。绿色金融支持生态和环境治理,改善生态 环境质量,丰富人们生态文明物质供给和精神慰藉,最大限度的让人们公平的享受到生活环境质量的提升。而金融资源弱势群体往往也是自我保护能力较弱、生活环境较差、居住水平恶劣的群体,更容易受到因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影响,因此从这个角度讲,发展绿色金融更有利于普惠金融的目的实现,促进发展普惠金融的质效表现,具有内在一致性。

实现目标

(一)实现自身绿色化

通过理念宣贯、规范约束、基础设施改造等,自觉践行节能、减排、低碳的绿色运营要求,倡导低碳办公,要求农商银行注重分支行网点的绿色办公,尝试对新建网点和原有网点的绿色建筑改造,探索办公大楼的低碳甚至是零碳排放(可通过购买碳配额进行中和),积极落实金融机构自身环境信息披露工作。

(二)突出可持续发展

构建符合农商银行特点的环境风险测算模型和定价模型,将其运用到具体业务开展过程诸多环节,实现环境影响外部性的正向内部化,降低环境风险对农商银行经营稳定性的冲击,进一步挖掘践行绿色普惠发展理念带来社会经济利效益的可实现路径和长久性模式,从而实现财务或商业可持续性。

(三)坚持融合性导向

要支持绿色经济的发展,在金融资源的配置上优先考虑绿色产业、绿色项目,农商银行要坚持在“姓农、姓小、姓土”定位基础上,优先支持那些践行绿色发展的农业经营者、小微企业,鼓励绿色生产方式,助推产业转型升级,提供绿色产品供给。

(四)打造特色性品牌

绿色普惠作为未来金融改革的重要方向,发展绿色普惠金融将成为农商银行具有先天优势的品牌标签,在实现发展“绿色”和“普惠”金融产生可持续化的银行经济效益的基础上,更能秉承国家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等精神,更多的展现农商银行的社会责任担当,打造我们特色性的品牌形象,并进一步享受由此带来的品牌红利。

相关建议

农商银行建设“绿色普惠”银行要做好“四张清单”和“三个大力”工作。

(一)四张清单

1.项目清单农商银行要着手制定绿色普惠金融支持产业、项目、企业清单,根据国家正在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举措等,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生态循环农业、新能源开发、生态旅游、污染治理、绿色建筑、美丽乡村建设、五水共治、特色小镇等项目,按照由粗到细,先简单后复杂原则,从政府主管部门获取已颁布出台的需要支持的产业、项目、企业名单,然后进一步的整理,探索研究自己的绿色普惠项目识别体系,建立自己的支持清单,指导银行客户经理等精准服务。

2.产品清单对现有的金融产品根据绿色普惠原则进行梳理,并按照当下发展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完善。也可以根据农商银行绿色普惠金融支持产业、项目、企业清单,开发有针对性、创新的产品和服务,建立自己的产品服务清单,方便客户经理等为客户“量体裁衣”“精准供给”,并对其进行绿色普惠贴标,便于统计管理。探索对清单内的绿色普惠产品服务进行标准化研究工作,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农商银行绿色普惠金融“样本”。

3.任务清单。要制定农商银行普惠金融工作阶段性规划,并按年编制推进计划,对分支行和总行部门设置定性、定量的年度任务,从制度机制建设、绿色普惠品牌建设、产品服务创新、绿色普惠信贷投放、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宣贯培训等维度进行考量,建立任务清单,让各参与主体有目标、理思路、促创新、谋发展。

4.考核清单。倡导考核导向,农商银行在发展绿色普惠金融的过程中,要结合任务清单和当下绿色普惠金融发展的最新情况,制定针对不同分支行、部门,不同人员的考核清单,确保工作能落实到人,倒逼其在业务开展过程中充实重视绿色普惠理念、践行绿色普惠原则、挖掘绿色普惠潜在需求、创新绿色普惠实现路径。

(二)三个大力

1.大力发展网络数字技术

农商银行要与时俱进,坚持“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思路,大力推广电子银行卡、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如浙江农信丰收互联APP)、ETC、云闪付等新兴支付工具的普及和使用,推进绿色数字普惠金融产品服务的创新研发,不断整合现有绿色数字普惠平台,开发批量化、生态化应用场景,提升农商银行客户群的用户体验,农商银行科技部门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云服务等技术对绿色普惠金融在客户识别、项目认证、风险评估等方面有所创新,提高绿色普惠金融服务效率,夯实绿色普惠载体基础。

2.大力完善信息共享机制

就绿色普惠金融来说,如果缺乏适当、准确、实时的信息,比如环境信息,作为县域农商银行来说,就无法评估与业务开展相关的环境、气候因素对其经营的影响,更谈不上发展绿色普惠金融了。因此农商银行应重视在绿色、普惠信息方面的收集、获取,并探索建立与相关政府部门和有关组织的绿色普惠信息共享机制,如与发改委、经信委、环保局、农业局、林业局、农办、环保NGO组织等,并积极接入已建成的大数据共享平台,使得绿色普惠金融工作开展具有坚实的信息数据基础。

3.大力争取政策红利支持

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和地方政府关于发展绿色普惠金融工作方面的精神和要求,设计构建农商银行的“绿色普惠银行”模式,交出“绿色”和“普惠”绩效双优的成绩单,并积极对接金融监管部门和其他政府部门,凭借绿色普惠优秀的表现争取在货币政策、监管评级、政府竞争性存款招标等方面的政策倾斜,从而进一步鼓励农商银行发展绿色普惠金融并增强其可持续性。如农商银行在绿色信贷投放、小微企业普惠投放等方面表现优秀,可以向地方人民银行和银行业监管部门申请绿色信贷再贴现、小微企业贷款专项信贷额度、机构监管评级加分等政策。(浙江安吉农商银行 徐胤能 周雪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