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帅龙:“志愿服务积分兑换”问题的社工思考

 快乐英平 2019-01-08

我所在的社区是一个新型农村社区,目前开展志愿工作已有两年的时间,志愿者队伍已经较为成熟。为了做好志愿的回馈机制,同时激励更多的人加入到志愿队伍当中,社区启动了志愿服务积分兑换模式,然而制度的实施过程中,却遇到了一些问题。例如志愿者之间相互计较积分的多少,造成内部不和谐;认为自己捐赠了物品应该得到积分;志愿者想要增加志愿服务时长等等问题。社工经过侧面了解以及志愿者的反馈发现了产生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对志愿服务理解有偏差。在积分兑换之后,有的志愿者过来询问社工,自己捐了很多东西,为什么志愿服务积分那么少。像这种情况主要原因就是没有正确理解志愿服务的含义,再一个是社工没有做好和志愿者的沟通,因为前期不了解志愿者的想法,所以没有将此事进行说明,导致了志愿者单方面误认为捐赠物品可以积分。

第二、未做好志愿服务参与情况反馈机制。一直以来志愿者的服务时长都是由社工进行记录,志愿者并未参与进来,所以部分志愿者对自己的积分多少持怀疑态度,特别是老年人记忆力不太好,感觉自己参与的志愿服务和别人一样多,但是却认为社工少记了服务时长,这都是由于志愿者没有参与自己的时长记录、志愿服务参与情况以及社工记录后未及时反馈造成的。

第三,将志愿服务积分与志愿服务贡献划上等号。志愿者中很多老年人,不求利,不求财,参加志愿服务只为了证明自己,在志愿服务中获得成就感和荣誉感,自己的积分少了,感觉自己的志愿者荣誉少了,所以很多心理接受不了。特别是一些志愿者骨干,平时参与志愿活动,不仅会提供一些活动需要的物资,还要负责活动的组织,为志愿活动尽心尽力,但有时因为一些时间原因没有别的志愿者参与活动的频次高,志愿服务时长相对少一些,所以心里难免会有一些落差,其实志愿服务时长只是志愿服务价值体现的一部分,并不是全部。由于前期的的沟通,导致志愿者认为志愿服务积分就是衡量自己贡献的全部,所以才会产生这样的心理落差。

这些问题一度严重影响到志愿者内部团结和损害志愿者之间的友谊。针对这样的情况,社工需要进行紧急介入,并引导志愿者正确看待志愿服务积分兑换,同时完善相关的志愿服务制度,确保志愿者工作健康发展。

第一、召开志愿者骨干座谈会。志愿者骨干是志愿者团体的核心,发挥着模范带头作用,所以做好志愿者骨干的思想工作是开展其他志愿工作的前提。在志愿者骨干座谈会上,把存在的问题一一在进行讨论,听取大家的意见,同时对志愿者骨干的一些疑问进行解答,明确志愿者的责任和义务,让大家的意见达成一致,消除志愿者骨干的疑虑。和志愿者骨干统一思想后,召开全体志愿者会议,将讨论后的结果进行宣读,进一步研究讨论,对有疑问的进一步进行解答,充分做好志愿者的思想工作。

第二、做好志愿服务的反馈机制,同时注重志愿者的参与。刚才提到,志愿服务时长一般都是社工进行记录,志愿者未参与,所以对志愿服务时长的记录结果没有认同感,针对这一情况,社工通过运用社区营造的理念,在记录时长时处处注重志愿者的参与,一是凡是有志愿者参与的活动,制作专门的志愿者的签到表,不仅可以清晰的看到志愿者的参与情况,还可以记录志愿服务时长。二是在志愿者月例会上对每个月志愿者的个人志愿服务时长进行公布,有问题可以随时进行沟通,同时让志愿者自己在志愿服务证上进行记录。这样不仅保证了志愿者的参与,同时对志愿服务情况及时的给予了反馈,让志愿者对志愿服务时长记录充分的认同。

第三、完善志愿服务激励制度。志愿服务时长积分只是志愿服务激励制度的一部分,不能作为激励居民参与志愿服务的重要措施,况且志愿服务强调的是无私奉献的精神,所以应该以满足志愿者的荣誉感为主,从各个方面增强志愿者的荣誉感,比如先进事迹宣传、定期表彰、星级评定等等。

此次志愿工作开展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对于负责志愿者事务的社工来说是一次危机处理,也是一次很好的工作反思与总结。只有完善管理制度,遇到问题及时处理,才能促进志愿工作健康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