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济化伦理学应引起我们的警惕吗?

 儒英光头 2019-01-09

行为经济学通过对人的行为进行心理学实验来检验和提供我们对人的行为的认识,已进入伦理学领域,这似乎正成为一种新行为伦理学。对这样一种新思潮应当如何看待?日前,美国德保罗大学经济伦理学维克兰讲座教授金黛如(Daryl Koehn)应邀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发表演讲。她从美德伦理学角度批判这种新行为伦理学,认为经济化的伦理学即新的行为伦理学,已经在经济实践方面发生了影响,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

原文 :《经济化伦理学应引起我们的警惕吗?》

图片 |网络

学者简介

金黛如(Daryl Koehn)美国德保罗大学经济伦理学维克兰讲座教授、企业与职业伦理学院执行院长,国际企业、经济学和伦理学学会(ISBEE)执行委员,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伦理研究中心客座教授。她曾任美国经济伦理学学会会长,在伦理学、经济伦理和公司治理方面著述颇丰,专著有《职业伦理基础》《恶的本性》《女性伦理学再思考》等。作为《时代》《彭博新闻》《金融时报》的评论人物,经常出现在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PBS电视台等媒体上。

经济化伦理学应引起我们的警惕吗?|社会科学报

如何看待经济伦理问题

经济学是怎么看待伦理问题的?这是一个大问题。新行为伦理学(New Behavioral Ethics)是研究人类行为的“经济化伦理学”(Econoethics,这个英文术语是我发明的,用来指称新行为伦理学),它是经济学的最新形式,即行为经济学进入伦理学领域的结果。

这一新的经济化伦理学,认为不需要再用传统的哲学伦理学来研究伦理问题。我认为这是错的。行为经济学是如何看待经济伦理问题的?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芝加哥大学教授理查德·泰勒(Richard Thaler)明确提出,所谓行为经济学,就是把心理学强力注入的经济学。用这样的经济学来看待伦理学的方法就成为行为学的伦理学,或者说经济化的伦理学。行为经济学在把心理学注入到经济学时,也保留了很多原来数理经济学的内容,另外也采用一些生理学的内容。他们认为,这样综合的方法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的行为,从而选择背后的一些生存逻辑。

经济化伦理学应引起我们的警惕吗?|社会科学报

这样的行为经济学家主张,如果能够考察一下对于普通人,是怎么给他们选择方案的,各种选项怎么给出的,就可以断定他们的行为和心理的趋向。

这样的行为经济学家还主张,我们应该有别于传统的标准经济学。按著名行为经济学家丹·艾瑞里(Dan Ariely)的说法:行为经济学最好的方法是与标准经济学相对照。在标准经济学中,我们假设人们是完全理性的,这意味着他们总是以对他们最好的方式行事。相比之下,行为经济学并没有对人作出太多假设,不是从人们是完全理性的观点出发,而是把人们放在不同的环境中来检查他们是如何作出决定的。结果在这些实验中发现,人们的行为往往不像从完全理性的角度所期望的那样,即人们的行为与预期不同,而且往往是非理性的。这也常常导致人们对公司应该如何创建、政府应该做什么、当然还有个人应该做什么等产生不同的看法。

行为经济学家在提出这种主张时,显然已经进入伦理领域。他们声称,通过小规模的干预(通常包括改变选项的呈现),我们可以更好地辨别如何促使人们作出更好或更伦理的选择。

虽然关于行为经济学本身的文献数量庞大,但对这种方法进行持续和系统的伦理分析实际上是不存在的。非应用伦理学家与经济伦理学家都对这一重要的新领域的这些假设、方法和结论缄口不言。

经济化伦理学的基本假定

杜克大学有教授专门研究行为经济学,认为现在提出的新的经济学就是行为经济学,有别于传统的标准经济学。传统经济学认为一切都是可以计量的;新的经济学则认为,我们是无法断定的,而是需要进行实验的,这样才可以发现人背后的行为逻辑。他们通过实验的方法来断定人的选择趋向。这其实是告诉我们,在很多情况下,人们所作的选择并不是理性的,如果我们能够对于他们这样一些非理性的行为背后的逻辑有所了解的话,也许我们通过设计,比如政府或者其他公共部门进行设计,让人的行为变得在伦理上更加可取。这样的行为经济学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即喜欢做实验,他们通过给予人选项的方式专门进行实验,来观察选项给得多和给得少会对人的选择产生什么影响,以及以正面的还是负面的方式给出选项,是否可能也带来不同的后果。

从中可以看到,现在经济学家(行为经济学家)所做的事,已经不是传统经济学家所做的事了。他们认为,他们可以深入到伦理学领域,甚至认为可以比伦理学家做得更好,通过这样新方法,可以知道人的理性、人的选择的含义。我认为,哲学家以及未来的哲学家会发现,这样的思维、这样的做法是危险的。然而,现在很少有人对经济化伦理学进行批判,因此,在这里,我要对经济化伦理学所做的研究加以批判。他们认为通过给予一些旁敲侧击,或者给予一些小的诱导,就可以使人们作出更好的理性选择。我认为这是站不住脚的。我从美德伦理学的角度进行批判。美德伦理学重点观察人们的选择和行为及其背后的动机。这一学科的一个基本观点是,人的个性实际上对其行为和选择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经济化伦理学应引起我们的警惕吗?|社会科学报

在批判之前,我再把经济化伦理学的基本假定总结一下,包括以下方面:第一,把经济学和伦理学(更多和心理学)结合起来。第二,在人的行为背后,有着根植于心理学或生理学机制或逻辑上存在某种普适性的法则。第三,可以通过实验来了解这样的法则,了解的目的是让人做出更加符合伦理规范的行为。第四,通过给予某些诱导,可以实现这样的目标,即让人的行为更加符合伦理学原则。

对于经济化伦理学的八大批判

我对于经济化伦理学的批判,主要有八个方面的反对意见。

第一,经济化伦理学只是注重如何,而不是为何。经济化伦理学从一开始就没有任何兴趣来构筑一个全面的有关人的行为伦理学,他们都是从非常小的狭隘的角度看问题,所以他们所做的都是关于细枝末节的问题的实验,比如有关杯子价值的著名案例。而像亚里士多德和孔子更多是从人的生命的大目标角度来看问题的,有了这样的目标,生活中的其他事情都统领在目标之下,并希望为这个目标服务。这才是标准的哲学思考问题的方法。

经济化伦理学应引起我们的警惕吗?|社会科学报

第二,经济化伦理学误解了理性。所谓理性,亚里士多德提出有两种理性,第一种是逻辑理性,也称形式理性;第二种是体验理性,也称经验理性。经济化伦理学注重逻辑理性或形式理性,而忽视了经验理性。例如,他们认为从众是非理性的,但如果一个人在旷野迷路,十分饥饿,却又不知什么可以果腹,那么当他看到有一群熊在坑中吃蛆虫,于是他也跟着吃蛆虫。这种从众就绝不是非理性的,相反,恰恰是理性的。

第三,经济化伦理学依赖于某个简单狭隘的分析场域。例如,几乎所有的经济化伦理学家都重视风险。风险更多由这样一些机构来考虑,比如银行要考虑自己的风险,保险公司专门对风险进行计价推出产品。经济化伦理学所做的实验实际上并不反映生活当中更多的问题,因为生活中很多事情与风险并没有关系。比如,今天花时间是写作还是看剧,这实际上与风险没有什么关系,只是个选择而已。风险并非许多事情决策背后的重要因素。

第四,经济化伦理学中的行为选项是设计出来的,具有误导性。平常,我们的行为选项是自己给出的,不是他人给出的。有经济化伦理学家通过实验得出“选择瘫痪”的结论,即太多的选择导致人们不知所措,展现了人们行为的非理性。但实际上并不是人在给出很多选项之后,必然会出现“选择瘫痪”,也不能证明人们是非理性的,人们可能有更多想法或其他选择。其实,这背后存在一个更大的伦理问题,即人们到底愿意花时间做什么,这样一个目的性取向决定人们日常的很多行为。

经济化伦理学应引起我们的警惕吗?|社会科学报

第五,经济化伦理学是寄生在其他的伦理思维形式之上的,也就是说,它本身缺乏独立的伦理学思考。比如,美国经济化伦理学家经常涉及器官捐赠问题,他们认为可以通过一些诱导方式使捐献器官的人更多一点。而事实上,像器官捐献等很多问题是重要的伦理问题。

第六,经济化伦理学依赖细小琐碎的实验,零敲碎打,缺乏系统性。研究人员设计出任何碰巧引起他们兴趣的实验,然后声称在选择的本性上有重大的发现。例如,经济化伦理学家经常让被实验者回答他们是否愿意马上就买东西,根据他们的姓在字母表当中的排序,发现越是排在后面的人,往往更愿意、更着急买东西。从这样琐碎的分析当中,很难最后得出某种综合的宏观的伦理学说。更何况按照亚里士多德和孔子的看法,既然禀性非常急躁,就应该加强修养,变得心定气闲,这样可以改造个性。

经济化伦理学应引起我们的警惕吗?|社会科学报

第七,经济化伦理学倾向于把人的决定和行为还原为脑模块、情感系统或心理图式,而没有考虑到伦理有其自主性,这种伦理自主性或奠基于人的自由,或奠基于人的行为和实践思维的独特性质。

第八,经济化伦理学只在微观上研究人的选择、决断和行为,而不认可中观或宏观因素的作用,这是激进且错误的。在美德伦理学看来,人的个性会对人的选择与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回到亚里士多德和孔子的美德伦理学传统,将有助于我们认识并且纠正经济化伦理学的错误。(蒋乐整理)

经济化伦理学应引起我们的警惕吗?|社会科学报

问:衡量描述性研究做得好与不好,可能有一种社会科学的角度。经济化伦理学家承认自己所做的研究是描述性的研究,还是规范性的研究?

金黛如:这些人实际上认为,自己所做的研究不仅仅是描述性的,而且是规范性的。因为他们已经让政府根据他们的研究作出一些政策制定方面的调整。比如在捐献器官问题上,通过一些诱导,可以让人们按照比较有利于社会的方式作出决断和行为,显然他们已经超出了单纯描述性的层面,甚至进行干预了。实际上,他们缺乏一些规范的标准,对于一些前提并没有进行分析和设定。

问:经济化伦理学家为什么会提出他们可以代替规范伦理学家?他们这样的研究可以代替哲学伦理学吗?

金黛如:当我们讲新的经济化伦理学的时候,原来也是有旧的经济化伦理学,比如说,在传统的微观经济学当中就有这样的蕴含,像弗里德曼在研究当中加入了心理学,进一步强化人是理性的动物这样的观念等。因此,经济化伦理学家认为在此当中进行了规范性分析,而不仅仅是描述性的。他们确实认为自己的研究可以代替传统的规范性研究。一些公司也确实采用了经济化伦理学的建议。但是,就如我前面所说,他们的研究缺乏规范性标准。

问:您认为,在经济化伦理学家所做的实验中,选择是非理性的。那么,传统哲学伦理学和经济化伦理学,对理性的定义和非理性的定义是不是一样的?

金黛如:这个问题非常好。我并不认为所有决策都是理性的,很多时候我们决策当中也有感情因素。但是,即使有感情的选择,也不等于非理性。理性和非理性没有一个纯粹的一以贯之的定义,像经济化伦理学家作出的理性或非理性判断,纯粹依赖于形式逻辑。实际上在这之外,体验性或者说经验性的理性同样重要。所以,亚里士多德和孔子都非常强调经验以及自己实际生活的体验和观察,可以说这更为重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