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交民巷的前世今生

 江山携手 2019-01-09


元朝时,今日之东交民巷和西交民巷是连在一起的,长达3公里之多。胡同里面设有专司漕运米粮进京的税务所和海关,乃南粮北调之中枢。皇城的东墙外有一条水路,即郭守敬修凿的通惠河,直接连着京杭大运河。当时的运粮船只大都停泊在今东城船板胡同一带,现卸现卖,形成了粮食一条街。北方人称南方的糯米为江米,这条胡同一来二去就叫了江米巷。如今只有北京小吃江米条,还默默地保留着那段历史的痕迹。

 

 

 

明朝修棋盘街的时候把江米巷拦腰斩断,分成了东西两条胡同。当时六部之一的礼部以及鸿胪寺等机构都设在东江米巷。此外还有一个会同馆,但只接待来自安南(越南古称,得名于唐代之安南都护府)、蒙古、朝鲜、缅甸等四个藩属国的使节,因此又被称作四夷馆。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根据《天津条约》的相关条款,列强纷纷搬进了东江米巷。英国公使入住醇亲王府,法国公使入住安郡王府,美国公使入驻美国公民Dr. S.S William的私宅,而俄国公使则入住东正教教堂俄罗斯馆。

 

 


随后,各国公使馆也都选择东交民巷一带作为馆址。到了1900年,这里已有法国、日本、美国、德国、比利时、荷兰等国的使馆。义和团运动爆发,东江米巷因洋人糜集而成为被攻击的目标。正如童谣所云:“吃面不搁醋,炮打西什库;吃面不搁酱,炮打交民巷”。前者指的是位于西黄城根的西什库教堂,后者即指东交民巷。“庚子拳乱”后,根据《辛丑条约》之规定,东江米巷更名为Legation treet(使馆街), 在中方绘制的地图上则称之为东交民巷。

 




吴三桂降清前,家住东交民巷的东头,其父吴襄就是在那里被李自成的农民军杀掉的。大学士徐桐曾住该巷路南,洋人屡欲购其房产,皆被严词拒绝,并写下“望洋兴叹,与鬼为邻”的对联贴在门上,一时广为流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