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猪流感(SIV)及其防控措施简介

 汤莉军 2019-01-09

根据气象专家的预测,20191月的天气并不会太过寒冷,但也足够让猪群出现明显的冷应激。昼夜温差过大、非洲猪瘟导致的肥猪压栏、突然出现的寒流和管理不善等都会让长期呼吸污浊空气的猪群容易爆发流感。

猪流感是猪体内因病毒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猪流感由A型流感引发,通常爆发于猪之间,各阶段猪均易感,传染性很高但通常不会引发死亡。秋冬季属高发期,但全年可传播,禽流感和人流感都可感染猪。猪流感有病死率低(5%)的特点,其严重程度与日龄和健康状况、环境条件及细菌性继发感染相关。

临床症状:

  • 潜伏期2-3天。

  • 全群快速发病,发热、厌食,流鼻涕,关节肌肉酸痛而出现“打堆”,咳嗽、喘气。

  • 母猪部分流产,公猪精液品质下降。

猪群发热、扎堆、厌食,流鼻涕

病理变化:

  • 剖检可见喉、气管及支气管充满含有气泡的黏液。

  • 肺脏的病变组织与周围组织有明显的界限,颜色由红至紫,塌陷、坚实,韧度似皮革;其它脏器病变不明显。

气管充满气泡、病变组织界限清晰

混合感染:SIV是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原发性病原能损失呼吸道纤毛系统加速细菌感染,增加机体炎性因子导致严重临床症状

  • 与蓝耳病、伪狂犬病等病毒混合感染,病情难以控制。

  • 继发传染性胸膜肺炎、巴氏杆菌、副猪嗜血杆菌、链球菌、附红细胞体、支原体肺炎等呼吸道机会主义病原,造成死亡率飙升。

综合防控:

  • 生物安全:禽流感和人流感都可传染猪,应当与水禽、候鸟隔离,人员出现感冒症状积极治疗,并与猪群隔离。

  • 消毒:常规消毒,每周2次。疫情期间,每天1次。

  • 消除诱发因素:温度突变和温差过大,育肥猪群密度大,隔离条件差,舍内氨气浓度过高。

  • 注意观察,及时发现,早期预防,重点是突然发热、流鼻涕的母猪群和肥猪群。

  • 做好病毒性疾病的免疫接种,使用药物控制混合感染病原。

治疗方案:

SIV一般只有局部症状,且具有一定的自限性,所以控制临床症状,预防继发感染,增强抵抗力就可以将疾病的损失最小化。

  • 预防:均崩1kg+板青0.5kg;拌料或饮续5-7

  • 治疗:均崩2kg+板青1kg+卡巴0.5kg5天);饮水7-10

  • (严重)支乐静2kg+万特斐灵2kg+绿益态1kg;拌料7

个体:福安辛25kg/ml+万特斐灵5kg/ml;左右肌注,连用三天

回盛产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