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考证,烧卖源自归化城(今呼和浩特),最晚在元代初期就已出现,通常在茶肆出售,人称"捎卖",清朝时经晋商之手传至京城。 草原上的人们,习惯每天一茶一餐。早晨起来先烧奶茶,在碗里放上些黄油、炒米、奶皮子、奶渣子,削几片煮熟的手把肉,然后用滚滚的热茶一浇,就可以享用了。食品和茶水,随时添加。喝完茶,就赶着畜群出去放牧,整整一天都呆在野外,不吃也不喝,晚上回来再饱餐一顿。 但归化城是首府,生活环境和习惯毕竟与草原不同。再者说,除了蒙族之外,还有相当比例的其他民族居住在那里。这就要求传统的早茶,要兼顾各色人等的不同需求。因此,城里的茶馆除了传统的蒙式小吃外,还预备些蒸饼之类的汉式食品。佐餐的小菜,则由饮客自带。茶馆把饼和菜裹在一起,代为加热,客人用了几张饼就收几张的钱。后来为了省事,索性连里面裹的菜码也一并由茶馆提供,但并不额外加钱,仍按面饼的分量计价。《绥远通志稿》载:"所售食品,颇具特色,称为''捎卖'',因茶肆附带卖之而得名。俗语谓‘附带’为‘捎’,故称之为‘捎卖’。归化城捎卖,自昔驰名远近,"于是乎,一种全新的食品——"捎卖"——捎带着卖,就这样诞生了。多少年来,正宗的烧卖馆一直是按面皮的重量,而不是烧卖的数量来计价的。 乾隆的诗中曾提到过这种食品:"捎卖馄饨列满盘,新添桂粉好汤圆"。由此看来,"捎卖"乃"烧卖"之滥觞,其发源地就是今天的呼和浩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