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魏风云 丨 六镇起义:2.9太后临朝01

 思明居士 2019-01-09

 在北魏的历史上有两位临朝执政的皇太后,第一位是文明太后冯氏,先后辅佐献文帝和孝文帝,积极推进北魏的汉化改革,对历史起到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历来史家的评价都是正面的,盛赞她是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名垂青史。而另一位是肃宗明帝朝的胡太后,她两次临朝执政,历史上对她的评价是一边倒的鞭挞,学者总结为“产子受宠,持子而贵,靠子掌权,害子败亡”。

皇权

这位胡太后,没有留下真是的名字,史书一般称作胡太后、灵太后或者灵胡太后,也称作胡充华、胡贵嫔的。胡太后出生于魏孝文帝太和十五年(公元四九一年),是宣武帝(孝文帝之子)的嫔妃,永平三年(公元五一〇年)为宣武帝生下了皇子元诩,延昌元年(公元五一二年)元诩被立为太子。延昌四年(公元五一五年)正月,宣武帝驾崩,此时太子元诩只有五岁。  

就在宣武帝驾崩的当夜,胡太后联合侍中兼太子少傅崔光与领军将军于忠抢先拥立太子登基,是为孝明帝。胡太后掌握了政治主动权,然后处死了高肇(宣武帝之舅父)和王显,一举击溃了以高肇为首的外戚集团,逼迫宣武帝的皇后高氏出家为尼。在这一系列过程中,领军将军于忠起到了武力支撑的作用,因此,取得政权的于忠权倾内外,既掌握朝廷中枢决策又主管宿卫,然后独断横行、诛杀无辜。这一切,胡太后看在眼里,她利用群情的怨怒,加紧了夺权计划,延昌元年八月,胡太后解除了于忠的所有职务,于忠擅权八个月宣告结束,胡太后“临朝称制”。次年,改元熙平。

胡太后执政后,积极稳定朝局,巩固政权。任用清河王元怿、任城王元澄、高阳王元雍、广平王元怀等宗室人物进入中枢机构,并颁布了一些列有利于政治、民生的政策,北魏一度出现了“神龟、正光之际,府藏盈溢”的局面。但是,胡太后也做了许多劳民伤财、祸国殃民的事情,放任官员奢侈腐化、重租盘剥,最为典型的就是修建了永宁寺的通天佛塔!

佛塔

神龟三年(公元五二〇年),此时的胡太后已经临朝执政了五年,她可以称“朕”,大臣呼“陛下”,俨然一代女皇。突然,领军将军元叉和宦官刘腾发动宫廷政变,处死了首席辅政大臣清河王元怿,还幽禁了胡太后,宣称“还政于帝”!此次谋划政变的宦官刘腾是胡太后的宠臣,元叉是胡太后的妹夫,孝明帝元诩也是政变的知情参与者,“还政于帝”的政治口号居然也得到了朝臣的同情与拥护。这场突发的宫廷政变可以说是北魏高层的内部崩裂。

皇宫

北魏孝明帝正光年间(公元五二〇年至五二五年)是元叉、刘腾专政时期,在此期间,太后被幽禁,皇帝年幼,母子隔蔽,朝政尽决于元叉和刘腾。元、刘二人弄权有术,治国乏才,以至于政事懈怠、纲纪不举,州镇刺史等地方大员多非其人,于景与元叉不和,被贬到怀荒镇,而于景御众不当,直接导致了北方六镇的起兵,紧接着关陇各族也纷纷起事,天下大乱。

那么,被幽禁的胡太后又将会如何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