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谨防误导性茶文化谬论的欺骗

 逸香阁居士丽人 2019-01-09

近日,原创为“子瑜”的茶文《晒青茶和烘青茶傻傻分不清?看完你就懂了》,由“南茗佳人”发送于微群。特撰发本文提醒众人谨防该“公号”蒙骗。

一、该文说“晒青具体指将揉捻后的茶菁装进簸箕、或直接放在清扫好的晒场上,以阳光晾晒,使茶叶含水在8%左右。”*而“烘青是将揉捻后的茶菁置入机器烘干设备中,以提升温度来使茶菁快速干燥。经过烘青的茶菁,含水量在4%-6%之间,干燥时间较短。”

其言论存在两大严重错误:一是自古至民国中期,历史上的“晒青”本意,是如清代王草堂《茶说》所载:“采茶后以竹筐匀铺,架于风日中,名曰晒青。”亦即用烈日暴晒杀青。不是指“将揉捻后的茶菁装进簸箕、或直接放在清扫好的晒场上,以阳光晾晒,使茶叶含水在8%左右。”。此言者,实际是“日晒干燥”,即“晒干”,不是“晒青”!是被民国末期至本世纪初期的“专家”歪曲和误导了。二是“将揉捻后的茶菁置入机器烘干设备中,以提升温度来使茶菁快速干燥。”是指唐陆羽《茶经·茶之略》载:“丛手而掇,乃蒸,乃舂、乃复以火干之。”中的“复乃以火‘干’之”,也就是用火的热量“烘烤‘干’燥”,它不是“烘青”。也是被前两代“专家”弄错了!

二、该文说:“晒青的温度在60℃以下,持续时间较长。并且晒青保留了茶叶中大量的酶等活性物质,为茶品后续转化提供有利条件。”*而“经过烘青的茶叶,茶叶中的酶等活性物质大量失去,无法为茶品的后续转化提供丰富物质基础。”

前段已述,这工序不是“晒青”或“烘青”,而是“晒干”或“烘干”。其中的“晒干”者,并非“子瑜”所说“持续时间较长。”,实际多数毛茶仅整白昼近10小时就干燥到位。而“烘干”,更不是“子瑜”所说那样一概而论,分为约38℃或40℃以下适温烘干和高于60℃高温烘干。若是前者,持续时间反而整夜晚,约14至15个小时,甚至更常。除了烘干室有误,微带烘烤气味以外,其活性不低于“晒干”茶!并非“子瑜”所谓“茶叶中的酶等活性物质大量失去,无法为茶品的后续转化提供丰富物质基础。”只有后者才是“子瑜”所说那类。

三、该文说:“烘青的普洱茶含水量低于晒青的普洱茶,且茶叶中的活性物质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存放3-5年后茶品内的活性物质进一步减少,无法将条索紧结在一起。

甚至会出现饼面松散,条索不能很好地紧致在一起的情况,同时茶条易从饼面上脱落。”*而“晒青工艺制成的普洱茶,压制成形自然晾干后,因茶菁叶的活性物质留存较多,存放3-5年后,茶品中的活性物质与空气发生氧化反应,逐渐溢出胶质物,使茶条凝聚紧致。茶品看上去条索清晰紧结,不会出现自由脱落的现象。且晒青工艺制成的普洱茶随着在后期存储时间的加长,通常存期在十年及以上的茶品,饼面又会呈现由紧致到松散的变化。”

但事实上,“晒干”茶和适温“烘干”茶的内含水份差别,除了“高温烘烤”者以外,跟“晒”还是“烘”无关,只跟“晒”的日光强度与时限或“烘”的温度与时限有关。同时,适温“烘干”茶所压制茶饼,也并非“子瑜”所谓“甚至会出现饼面松散,条索不能很好地紧致在一起的情况,同时茶条易从饼面上脱落。”实际上存放几年后条索的“松散”或“紧致”度,一是跟蒸、压程度有关,二是跟饼茶复干燥方式和温度有关。有时还与保存经历有关。

四、该文说:“二者在颜色上存在较大区别。晒青工艺制成的普洱茶,新茶期,呈现墨绿色,白色茶毫显著且不会随风四散;存储5年以上的茶品,呈现黄褐色,白色茶毫颜色变浅。存储10年以上的茶品,呈现棕褐色,白色茶毫转为金黄,饼面油润有光泽。”*而“晒青工艺制成的普洱茶,因经过太阳中紫外线对叶绿素、茶多酚等物质的作用后产生独特香气。且香气会随着存储时间的增加而变化,如出现花香、蜜香、果香、菌香等一系列香气,同时香气沉稳浓郁,无杂味。烘青工艺制成的普洱茶,经高温后,香气物质被完全激发,从刚开始的浓烈高扬,随着存储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减弱,甚至无香气。”

但事实上,一是新茶饼的色泽,除光泽度与茶林遮荫度、茶树根龄和干龄有关以外,其颜色与季节、萎晾程度、炒青或蒸青要求、日晒时间等有关,不是由“晒干”或“烘干”决定。二是存期色泽变化,主要与新茶色泽和保存环境有关,与“晒干”或“烘干”无多大关系。三是香气的变化和浓淡度,与生长的土壤、海拔、茶林类型、树龄与树干、炒青要求及保存环境等有关,与“晒干”或适温“烘干”无关。四是存放后有无杂味,与茶林类型、炒青和挑选匀净度及存放环境有关,与“晒干”还是适温“烘干”无关。

五、该文说:“晒青工艺制成的普洱茶,冲泡后茶汤金黄清透,入口均能感到苦涩,只是轻、重和是否快速化去的区别。茶汤粘稠饱满,入口顺滑,越往后品饮茶汤的饱满度越发显著。”*而“烘青工艺制成的普洱茶,冲泡后茶汤黄中带绿。入口,刚开始甜度和香气较高,随着泡数增加逐渐减淡,到10泡后茶滋味已经很淡,且茶汤的饱满、粘稠度较弱。”

但事实上,茶汤的颜色与树龄和树干及炒青技术或熟度有关,与“晒干”或适温“烘干”无关。“茶汤粘稠饱满度”和“入口顺滑度”与生长片区土壤、气侯和树龄、树干及炒青程度有关,与“晒干”还是适温“烘干”无关。

本文上述所论,凡真正亲手用心研制过茶品的人可见证!因而,“子瑜”等人发送于“南茗佳人”的茶文内容,纯属歪曲事实,误导茶文化!请众人谨防受骗!

2019.1.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