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7岁周星驰自述青春:放下过往,也是放过自己

 刘俊波 2019-01-09


文 | 大fairy · 主播 | 阿成


曾有人这样评价周星驰的电影:

 

小时候,看他的电影,哪怕哭得再凶,也能破涕为笑;


长大后,再看他的电影,往往笑着笑着,就哭了。

 

上世纪8、90年代,正是香港电影的黄金年代,周星驰凭一己之力,开创了属于自己的“周星驰年”。


他夸张戏谑的“星氏表演风格”,是喜剧史上独一无二的存在。

 


如今,人们称他为“星爷”,模仿他的风格,翻拍他的经典电影。但是,再没人能达到他的高度。

 

这么多年过去,周星驰,始终只有一个。



 

1962年,周星驰出生在香港九龙的贫民区,他住平板房,睡上下铺架子床,认为天底下最好吃的是豆豉捞饭。

 

7岁那年,父母离婚。母亲凌宝儿拖着3个孩子讨生活,周星驰成了家里唯一的男性。

 

孤僻害羞的周星驰,懂事很早。

 


那时,身兼两份工的星妈,每周都要买点肉给孩子补充营养。


但周星驰仿佛并不省心,他经常把夹到碗里的肉咬上两口就吐掉,而姐姐妹妹都不愿再吃,只有母亲出于不舍,只得自己吃掉。

 

有一次,家里两个月没有收入,星妈借钱买了几只鸡腿带回家。


周星驰啃了几口,又“不慎手滑”,鸡腿掉到地上,让心疼又气急的星妈忍不住拿藤条狠抽了他一顿。

 

这件事再被提起,是在2001年。

 

彼时,成名后的周星驰和母亲接受凤凰卫视访谈时,星妈感慨当年儿子的顽皮:全不知饭菜来得多不容易,一点也不珍惜。

 

周星驰笑着说:


“只有那样您才肯吃啊,我要不是把鸡腿故意掉到地上,您会舍得吃吗?”

 

节目上,母子俩抱头痛哭。

 

周星驰并不是个爱解释的人。很多时候,都是如此。

 

但认准了的事情,他却一定要去做。

 

 

 

电影,就是他的认准的执念。

 

还没进TVB前,周星驰就尝试拍“电影”,他拿着小摄像机,拉上发小梁朝伟,自导自演。

 

梁朝伟曾爆料,周星驰相当“专横”,一定要让别人演反派,而他自己,则演能一掌拍死反派的正派人物。

 

1980年,周星驰拉着梁朝伟,去考TVB的艺人培训班,结果,想成为电器行经理的梁朝伟考中了,周星驰却落榜了。

 

后来,梁朝伟评价周星驰:


本来是苦情戏,却演得那么好笑,所以他没被录取。

 

不服输的周星驰再次报考,所幸得中。

 

但现实好像也没有变得更好,培训班结业后,20岁的周星驰被调去主持《403穿梭机》,一直到26岁,离开主持人岗位的周星驰,在电影里拿到的最大角色,也不过是只有一两句话的龙套演员。


龙套小兵周星驰

 

彼时的梁朝伟早已大红大紫,搭档周润发这样的大咖。


而周星驰,常常为了拿到一个死尸的角色,费一公升的口水争取。

 

毒舌港媒嘲笑周星驰:主持都那么烂,怎么可能演好戏?

 

他就把报纸剪下来,贴在床头刺激自己,每天还不忘对着镜子喊“加油!”

 

即便是跑龙套,他也没有对自己放松要求,他揣摩角色,还“反叛”地认为,很多荧屏角色假大空,不仅缺乏真实性,反而很有喜感。

 

擅长“把悲剧演成喜剧”的周星驰,逐渐摸索出一套自己的戏路。

 

1988年,跑了8年龙套的周星驰,凭《霹雳先锋》拿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大奖:金马最佳男配。

 


1990年,周星驰首次担任主角的《赌圣》大爆,他夸张无厘头的表演自成一派,深入人心。


而这部影片也一举拿下香港票房史上的最高票房冠军。

 

随后,沉淀多年的周星驰,一发不可收拾。

 

从《赌侠》系列、《逃学威龙》系列、《鹿鼎记》系列,到封神的《喜剧之王》、《大话西游》。



周星驰的名字俨然成了一块金字招牌,只要有他出演,票房一定能得到保证,这几乎是业内的公认准则。

 

1992年,更是被香港影坛称为“周星驰年”。周星驰在这一年获得的纪录,至今仍无人能打破。

 

 

 

名利双收的周星驰,活得并没有旁人想象中的潇洒。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向媒体炮轰他“无情”、“霸道”、“偏执”、“抠门”。这些人里,大部分都是与他合作过的,被他一手捧红的演员。

 

“石榴姐”苑琼丹直言“我跟他不熟,从来没有跟他联络过”。她说,明明觉得演得不错,还要被周星驰反复要求重来,像小学生怕老师一样怕周星驰。

 

拍《少林足球》,周星驰得罪了戏中的“大师兄”黄一飞。

 

酒瓶爆头那场戏,因为对效果不满意,周星驰在黄一飞头上爆掉了8个啤酒瓶,惹得众人都为演员打抱不平;

 

拍《功夫》,周星驰得罪了吴孟达和洪金宝。

 

吴孟达因为戏份被删气得跳脚,而担任武术指导的洪金宝,则是因为打戏被否,骂他“不可以只当自己是人,别人都是狗。”

 

导演王晶曾毫不避讳地炮轰周星驰:爱钱比爱电影多,在片场就是一个暴君。

 

而见风使舵的港媒也不示弱,周星驰去餐厅吃饭,打包剩菜带回家的一幕被他们拍到,他们随即也跟风嘲讽周星驰“小气抠门”。

 


然而,现实打脸总是来得很快。被骂抠门的周星驰,这些年一直在镁光灯外默默做慈善。

 

在偏远的西北山区,他捐建了100多所周星星小学;

 

汶川地震时,他捐了3000万,而骂他抠门爱钱的王晶,捐了20万;

 

甚至,他还在癌症中心捐献过自己的骨髓!

 

而面对“片场暴君”的指责,周星驰只淡淡地说了一句:戏比人重要。

 


没有辩解,没有指责。

 

漫长的龙套生涯,教给他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认真。

 

对戏认真,对角色认真,对观众认真。

 

极高的标准之下,周星驰的大部分电影都堪称经典。很多配角、龙套演员,都因为他的电影一炮而红。

 

转过头,无良媒体又因此指责他,似乎这才是正确。

 

对此,黄秋生说过一句话:

 

“你只见这么多人说他不好时,却看到他有出来说别人一句吗?”

 

深以为然。

 

看起来,周星驰的欲望很多,他拍戏,将电影资本化运作,买楼卖铺,赚的盆满钵满。

 

他也毫不掩饰自己的欲望:我不缺钱,但赚钱是乐趣。

 

但他又生活得极其节俭,豪车给助理开,自己蹬脚踏车出门。年近60,仍孑然一身,生活平淡得咂摸不出味道。

 

也许,周星驰的心里,始终住着7岁的自己。

 


认准了的事情,做就好了,外界如何评说,那都是别人的事了。

 

不忘初心这回事,说,总比做容易。


但周星驰做到了,从年少轻狂,到中年老成,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他始终活得透彻、澄明。


 

 

美国《时代周刊》曾将周星驰比作香港的查理·卓别林,但周星驰却常常说,自己是个悲剧演员。

 

戏外的周星驰,严肃,不苟言笑。谈及感情,他曾不无悲凉地说,已经没有机会了。

 

但他却在电影中描述了理想中的爱情。

 

《喜剧之王》里的尹天仇和柳飘飘,那句经典的“我养你啊”,是初恋的回应;



《食神》里的斯蒂芬周,是历经人生大起大落,才看清爱情的本来模样是平淡;


而《大话西游》,更是被一代人奉为爱情经典集大成者。

 


这样的细节,在他的电影里,比比皆是。

 

戏里,他演尽爱情中的懂得和慈悲,戏外,他却一直在寻找,一个跟他真正合得来的女人。

 

爱情,从来都是当局者迷。

 

就连十四岁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也不是真的懂爱情,懂爱情的,不过是莎士比亚。

 

时光无涯,聚散有时。错过了,不如放下。

 

2016年拍摄《美人鱼》时,周星驰请来莫文蔚,演唱电影主题曲,两人如多年老友般的亲密互动,恍如隔世。


 

其实,人生中最难的,不是没有人懂你,而是你自己不懂自己。

 

放下过往,才能真正与自己和解。

 

愿你懂得,愿你慈悲。

 

祝你快乐呀,周星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