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春秋战国开始,游说就成为一种流行的“行为艺术”。

 有智慧不如趁势 2019-01-09


从春秋战国开始,游说就成为一种流行的“行为艺术”。你看,孔子周游列国,为的是什么?就是为了游说各个君主接受自己“以仁治国”的主张;苏秦、张仪合纵连横,在各个国家之间穿针引线,把游说的魔力发挥到极致。


游说的重点在于说服人心。下属如何才能说服上司接受我们的建议谋略?领导如何才能说服下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对于这些疑问,鬼谷子都给出了相应的回答。



原文:内者进说辞也;楗者楗所谋也。欲说者,务隐度;计事者,务循顺。


注译:所谓“内”,便是使进献的说辞能够深入君主的内心;所谓“楗”,便是使自己的谋略与君主相合。所以游说时,应先暗中揣度对方;献计时,应顺着对方的意愿。



在这里,鬼谷子提出说服人心的关键,主要是这两点:


第一,“内者进说辞也”。你的言辞要说到对方的内心去。你的言辞要新鲜生动,在开场的时候就抓住对方的注意力,让他有兴趣听,并能听进心里去。


第二,你的谋划建议要与对方的心意暗合。人们只会接受自己认可的东西,不认可的东西你磨破嘴皮也没用。即使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在不同的人面前,得到的反应也是不同的。在一头牛的眼中,珍珠不如一株青草有价值;对一只狗而言,块黄金不如一块骨头来得实惠。


所以,我们在说服他人的时候,关键不是提供你认为最好的东西,而应该是提供对方认为最好的东西。要说出对方想要的,这样才能一拍即合。如此一来,你的建议和谋略怎么可能不被采纳呢!



如何游说进言才能说服人心?鬼谷子在此教了我们四个原则。


一、“欲说者务隐度”——暗中揣度原则


要想游说对方,必须先暗中揣度对方的实情。关键词是“隐度”,自己在暗处,别人在明处,这样才能掌握主动权。看武侠电视剧就会发现,往往是那些躲在隐蔽角落一言不发的侠客,武功最高。他不会轻易出手,一旦出手,必将一击即中。为什么?一方面是实力强,另一方面是他在隐秘之中早就暗暗揣度、看清了局势,谁是朋友,谁是敌人,洞若观火。


我们游说、说服也是如此,刚开始务必要在暗中揣度对方心里在想什么、有什么、缺什么,这样才能不说则已、一说即中。



二、“计事者务循顺”—顺应合拍原则


如果要帮别人谋划一件事,必须要顺应时机和对方的节拍。我们要牢记一个关键词,那就是“循顺”。要顺其自然,让自己的节奏与之合拍,即情投意合。


还要在语言、文字、语速、语调、语气上与之契合。所以,你要想让对方认同你,必须要与对方合心、合力、合拍。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和周瑜在赤壁之战商讨用什么计谋比较好,两个人把自己想的妙计写在手心,伸手对照发现是一样的,都是“火”。这既是英雄所见略同,又是顺应当时形势做出的最好谋划,两人心意合拍,自然顺利推行。乾隆为什么那么喜欢和珅?正是因为和珅跟乾隆十分合拍,出谋划策总能“顺”乾隆的心意,让他龙颜大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