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玉制作工艺特征

 睫毛上的风尘 2019-01-09

工艺特征,在鉴定古玉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古玉不可再造。尽管造假者可以用老旧的玉料对古玉的纹饰,造型等多方面进行伪造,但是特定历史条件下使用特定的加工方式所产生的工艺特征和工艺痕迹是无法再造的,这就是古玉不可以完全复制的根本原因。

目前,我们虽然不能完全掌握古代制玉的设备和工具究竟是什么样子, 但是我们可以从历代玉器的工艺痕迹和特征上,利用机械工艺技术理论结合古代玉器纹饰,线条等特征来进行综合的工艺技术分析。同时我们从大量的仿品工艺特征上可以了解到,利用现在设备和工具处理磨制成的玉器,都必然会有现代磨制处理的工艺痕迹和特征。

古代制玉过程中,无论是线条,纹饰,还是镂空钻孔,工艺形成的基本原理,都是以水和解玉沙(研磨沙)作为媒介,在旋转设备和工具的直接作用下加工磨制而成。经过数千年的发展过程,虽然工艺技术和磨制效果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但设备和工具的基本结构和加工方式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有些人认为,高古玉器中的某些线条是采用刀刻方式加工而成,设想,如果在古代制玉历史中曾出现过像高碳钢这样的高硬度工具,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手工刻划的压力和冲击力作用,必然会使玉器的纹饰线条留下明显的崩裂现像。这种痕迹,就如同我们用玻璃刀切割玻璃一样,线条必然会产生不规则的崩口,所以,我们可以很肯定的说,在古代的制玉过程中,从未出现过这种刀刻的加工方式。

通过对古代玉器的工艺技术分析,我们发现,古代工艺的整体表面特征,仍然是以水和沙作为中介进行研磨的工艺痕迹。

古代玉器(这里所指唐代以前)所形成的光亮度,是在制玉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并不把抛光作为重要的工艺技术手段。

古玉孔的磨制工艺是古代玉器工艺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具有普遍的规律性。凡是采用他管钻制成的孔,其孔的内壁大多会出现抬刀痕。另外,古玉真品的孔内壁会出现孔径扩大的现象,是由于旋转的不同心度造成的,是无法客服的“工艺误差”。

造假的喇叭孔,大多采用现代的设备工具或者各种扩孔的手段,这些伪造孔的过渡,角度,光亮及质感等多方面都与真品不同,有些甚至表现出真品从未出现过的工艺特征。

综上所述,我们之所以把古代玉器的工艺特征和痕迹作为识别真伪的重点,这是因为,现在的工艺技术很难达到古玉真品的制作标准,也是古玉不可再造的证据之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