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寒假给家长的建议

 Richard_X 2019-01-10
如何充分地利用寒假时间,让自己既能与孩子进行良好的亲子互动,又能跟孩子一起共同成长,相信是家长们共同关心的话题。
在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当中,家庭教育是不可缺失的一块,同时也具有极大的影响力。这也正如有些家长在进行反思的时候发出的感叹:“自己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从以往的经验来看,这段时间可以让孩子继续保持良好的习惯和学习成果,也可以帮助孩子突破障碍弥补短板,同时也足以让孩子受到种种不良影响和干扰,致使出现明显的状态反复和心理行为问题。而最终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往往取决于以下两个因素:一、家长对假期的重视程度。“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当家长对于假期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对于自己的角色有明确的定位时,孩子往往会在假期中有比较大的收获;二、是否对惯有的教育方式做出调整。当我们顺着习惯去做事的时候,大多会处于缺乏觉知的状态,而这往往会让我们不断地重复过去,带来自己不想要的结果,留下遗憾。同时,如果家长想帮助孩子改进根子上的一些问题,改变家庭的教养方式也是可以最直接入手的地方。
在假期,虽然孩子脱离了学堂这个集体的环境,但生活中依然处处为我们提供了成长的机会,相信只要家长有心并能真正承担作为家长的责任,就能和孩子一起好好地把握住身边的机会。另外,作为老师,对于假期生活有以下几个建议,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首先,家长们需要注重的是孩子的态度而非能力。
这个问题在前面已有提及,这里再次强调的目的,是因为这一点对孩子的成长而言,真的非常重要。在班级伙伴价值排名中,有的同学能力分远远高于态度分,或者能力和态度分都比较低的情况。这种情况,往往是从前外在给孩子的观念大都是“能力比态度更重要”。其实,这个学期我们把较多的工夫用于调整孩子们的“态度”上,虽然有些调整会被孩子们过往的惯性抵消,但与自身相比,每个孩子都在不同的层面上有所进步,有的正蓄势待发,有的已开始迈出步伐。不管孩子们目前处在哪种阶段,都还没有达到持续、稳定、成熟的状态,因此家长们不可掉以轻心。
孩子们的伙伴排名,只是一个参考,对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们来说,目前这种排名还有很大的变动性。因此,排名靠前的不能放松警惕,排名靠后的鼓励孩子继续努力。只要我们走在正确的路上,并且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够看到我们想要进入的门。
 
其次,不仅要帮孩子“造车”,还要为孩子“加油”。否则,即使孩子是一辆法拉利,也跑不了多远。
从之前孩子们对自己制定目标时的状态来看,内心应该有着非常强烈的成长愿望,但从他们之前的表现来看,又往往缺乏与之相应的行动力。为什么会出现孩子只有“愿望”而“动力”欠缺的情况呢?主要的原因,是他们的成长动力被削弱了。他们没有生存的压力,他们的能量没有被蓄积。
一般情况下,孩子太容易得到他想要的东西,便会缺乏进取的动力,就好像筑坝一样,坝筑的越高,水蓄的越多,势就越猛,能量就越强。孩子不需要努力,他的各种需求就轻易被满足,甚至孩子没有需求,家长也在帮助他制造需求(比如安排丰富的假期生活,让孩子成为消费者等等),这就等于没有给孩子筑坝,没有蓄积,何来能量呢?
那该怎么办?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想要孩子付诸百分百的努力,家长需要向山长学习,让孩子知道他现在得到的一切不是理所当然,他需要用自己的积极努力去换取;让孩子有危机意识,因为父母能够提供给资源是有限的;让孩子在物质上“穷养”,精神上“富养”。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孩子内在的潜能,他们才能足够的能量,真正的锐意进取。
 
第三,危机感,你给孩子制造了吗?
 日本非常重视对小孩子进行危机感教育,他们从小就知道,日本地少人多、资源缺乏,只有靠高素质的人才能救国,否则就没饭吃、没水喝;或许因为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中国家长普遍不重视危机感教育。可是,没有危机感,躺在安乐窝中是难以激发出强烈上进心的。
在美国有一群濒临灭绝的鹿,被国家保护起来,圈在一处水草丰美的地方,不让任何天敌接近他们。这群鹿过着十分惬意的生活,可以吃了睡、睡了吃。很快鹿的数量越来越大,灭绝的危险解除了,但紧接着科学家发现一个问题,这些鹿的身体越来越差,各种稀奇古怪的毛病出现在鹿身上,不是心血管病就是肥胖症,科学家使用了各种办法治疗它们,却总不见好。最后有一位科学家提出来把狼“医生”请来,于是一群狼被放到了鹿群中间。当这群狼来到鹿群中间时,鹿群已经不知道狼为何物,傻傻地站在那里。狼看到鹿自然扑上去就咬,鹿才知道是来吃自己的,争相逃命。就这样每天狼群追着鹿群在草原上飞奔,凡是跑不动的就被吃掉。几个月之后,当医生再次给鹿群检查身体时,发现鹿身上所有的疾病已经一扫而空,这群鹿在狼的追赶下,已经变得健步如飞,壮硕如牛。
这个故事体现了一个自然法则:只有在充满危机感和紧迫感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生存,当人类生活在安逸之中时,也面临了和鹿群同样的情况。
作为老师和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也理当如此。如果一个人时时都有危机感,就比较容易付出努力来和危险进行对抗。在和危机抗衡的过程中,人处理各种复杂环境的能力会不断提高。这也是在贫困之家长大的孩子往往更容易产生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的重要原因。道理比较容易明白,但要真正做到却不容易,因为从艰苦生活中走出来的父母,在面对自己的孩子时,却因为宠爱而失去了判断能力,像保护鹿群一样把孩子保护起来,不让孩子去经历风雨,也舍不得孩子有半点委屈和挫折,等到孩子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日子,就会变得软弱无能。更要命的是,孩子已经失去了面对艰难、面对挫折的精神。当一个人没有了奋发精神,就没有了生命力,也就失去了寻找幸福和快乐的能力,以及努力付出后所获得的喜悦与成就感。
那么,我们该给孩子制造怎样的危机感呢?这就得根据每个家庭和孩子的情况而定了。我们可以参考山长给孩子制定危机感的方式,山长曾对自己的孩子说过:十八岁以前,我会对你们尽基本的抚养义务,但十八岁以后,你们就会被赶出家门,自寻出路;你们如果你不思进取,就不能成为我们家族的正式成员;你不努力精进也没关系,我会选择学堂更有志气的孩子去培养;你可以早恋,但我创造的高端平台,只推荐符合明德女塾要求的女孩。不符合要求的,哪怕是我的儿女,我也不会管你......孩子们在这样的危机意识下,变得越来越优秀,如今他们已经长大,对父母不仅没有记恨,反而充满了感恩之情。
当然,有的家长会说:我也是这样跟孩子说的,但怎么没有用?同样一句话,山长说有用,我们说没用,原因就在于我们没有像山长一样做到言出必行。孩子知道家长说到就会做到,家长的话才有分量,孩子才会真正重视。
通过对众多家庭的观察我们发现,家长一个观念的转变,超过老师长期的努力。突破班的孩子都很有潜力,但未来谁能脱颖而出,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最终取决于家长的观念能否转变过来,像很多优秀孩子的父母一样,不断给他们制造危机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