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诀精髓解密之“怎样的临摹才不会误入歧途”,书法爱好者必读

 潇潇雨ekg9m5f4 2019-01-10

hello,大家好,欢迎来到“维知书法”,今天咱们继续学习和欣赏中华传统文化书法的艺术。小知今天要带大家了解的是书法学习中临摹的要领。

临摹是学习书法的必由之路。临是面对着范本写。摹是用透明纸覆在范本上写。摹还包括双钩廓填。双钩是把字摹钩成双线。钩过之后再填墨,填成写的样子,就是廓填。通常把模仿范本笼统地称作临摹。

在书法练习中,临摹是汲取营养的重要手段。古代遗存下来的墨迹、碑帖中具有高妙的技艺。学习书法要善于借鉴,不要凭空乱写,任何一位书法家都是从临摹开始的。

书法学习

临摹并不是创新的障碍。那种认为临摹妨碍创新,创新不必临摹的主张是片面的。创新是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在时代精神与个人特点的影响下自然形成的。书家独特的风格诚然可贵,艺术没有独特风格就没有旺盛的生命力。但是独特风格不会从天而降,只能靠不断地吸取前人的经验,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日积月累,水到渠成。这样才会既有继承又有刨新,这样的继承才不是“奴书”,这样的创新才不是“野狐禅'。

临摹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即使书家到了晚年,功成名就,时常还会感到临摹的必要。

临与摹这两种方法各有长短。古人说临书容易学笔法不容易学结构,摹书容易学结构不容易学笔法。临摹结合最好,临摹相比,临是主要的。

书法学习

临之前必须读帖。读帖不是读文章,而是揣摩书法,从笔法和结体两方面揣摩。先说笔法。首先要欣赏总体效果,这指的是格调、风度、神采,然后依照写字的笔顺,一点一画地体会笔锋是怎样运行的。米芾讲过一句话:惜“无索靖真迹看其下笔处。”意思是说学习索靖的书法必须看真迹,其中的关键在于分析下笔的地方,并不是模拟下笔的外形。沈尹默先生说:“不论墨迹或石刻,表现于外的,总是静的势态,想象一下,为什么能形成这样势态,其实那就是动作的结果。动的势藏于静的形态之中,如果要使静者复动,那就得在脑中想象体会如何运笔,这样才能希望它再现于纸上,于是在既定的形中,就会看到往来不定的势。”就是说,读帖要能够比较准确地想象出作者运腕行笔的情形,然后学习这种成功的动作,久之便能使其正确的手法形成习惯。至于结构,先领会基本面貌,再分析偏旁部首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印在脑中,学到手上,渐渐就会掌握范本的主要特点。

读帖是动笔临写之前必不可少的准备。不假思索、食而不化的临摹毫无意义。临摹是理解和模仿这两项活动。理解是通过读帖明确应该追求什么;模仿是使手的动作达到所追求的目标。而临摹的成败和临摹水平的差异,往往不决定于手的模仿能力,而主要取决于“眼力”实际上是大脑的理解能力。所以,正确理解范本是临摹成功的关键。

书法学习

在临摹过程中,要注意识别和摒弃字帖中的消极因素。这些消极因素是指:钩勒、刀刻、剥蚀、传拓过程中的失真。例如碑刻中的刀锋造成了一些假象,混淆了书写的效果。风化、磨损使碑刻字口变形,也往往被临摹者错误地当作书法特点来模拟,结果,临摹越久,误差越大。尽管字帖本身是好的,可是,临摹的方法不对便会误入歧途。

防止的办法是多看墨迹,用墨迹来校正拓本。为了准确地理解碑刻,可以依据同一书家的墨迹,也可参考相近时代或相近流派的墨迹。

成功的临摹应当形神兼备, “神采为上,形质次之。”而不必死拟间架。那么,怎么算“活”?不象才算“活”吗?当然不是。得其神髓,钻得进,跳得出,才算“活”。如果根本不曾临象,没有钻进去就追求跳出来,那是不客观的想法。另一种是只像皮毛,当然也不好。可见,真正临摹成功并非轻而易举之事。

书法学习

在日常的书法应用中,临摹与创作可以相得益彰,而决不是互相妨碍。在创作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情况,需要有应变能力,这就像武术中的解数。解数是从套路中来的。什么套路都不会,哪来的解数呢?所以,书法的“自由体”靠不住。处理线的空间、虚实、刚柔等一系列的关系都束手无策,其实是很不“自由'。通过临摹,学到了行笔、用墨、结体,布局各方面的技巧,创作的时候便得心应手,左右逢源了。临摹的基础雄厚了,便会逐渐形成个人风格。这中间需要注意的是加强背临。把范本的内在精神与外部形象都印在脑子里,大胆行笔,避免依样画葫芦。初次背临肯定不太成功,可以临一次便细心校对一次,找出差距,找差距的过程其实也是反复读帖的过程。起初,临的字数不必太多,先是单字背临,后是数字背临,巩固以后便可增临新字。

书法学习

好了,这一节咱们讲完了,今天的书法知识你理解了吗?如果对书法学习和欣赏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维知书法”奥,小知每天给您带来书法知识和名家书法欣赏。

想展示作品的朋友可以联系小知帮你晒出来奥,让大家一起来欣赏评论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