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祠堂的变迁

 来来永胜 2019-01-10

祠堂一般指姓氏宗祠,乃某族供奉祖宗的圣地。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祠堂也经历了历史的变迁。由原始社会丶封建社会至今,中国姓氏文化源远流长,家庭教育乃至宗族教育维系着社会人系关系,对维护社会的稳定作用不可小视。


由于势力的任性,使得群居地大姓起着独大的作用,所谓势力,一股宗族式地方力量,用好利于稳定,反之成为黑恶势力。

曾几何时,一场如火如荼的革命推翻了旧的封建体制,穷人翻了身,土地革命让宗族势力荡然无存,耕者有其田,人人平等。农会到村组大队,书记村长的人选不是由宗族势力决定,而是由成份红苗子中选拔,在那时,为什么村级地方,一个小姓的书法能领导大姓宗势,且说一不走二,是种什么力量在支撑?革命的力量。那时乡村,大队部丶会议礼堂沿用乃遗留下来的宗姓祠堂。那时的宗族势力呢!被破除瓦解,根本无法立足。


宗族势力的烣复,是近几十年的事,提倡发扬光大传统文化,姓氏文化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于是乎,大修宗祠,把大队部再还原祠堂似乎成为一种潮流,也许某些地方宗族势力作大由此开始,随着监管缺失,宗势无形膨胀,与法律相对峙,凡是触犯法律法规的,后果可想而知。



视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