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癌症和自身免疫疾病是慢性传染病

 博采简纳 2019-01-10

对数十种慢性病的比较研究发现,慢性病中存在一类过去没有检测到的与氧化物密切相关的致病微生物。几十种慢性病临床研究和动物实验的大数据证明癌症和自身免疫疾病与这类致病微生物有关,这些疾病都以氧化损伤为发展条件,重复相同的发展过程而造成不同疾病。

癌症经注射肿瘤RNA,使疾病在实验动物间传播,证明癌症传播与肿瘤RNA有关。癌症和自身免疫疾病组织的液体可以经粘膜把疾病传播给其他个体,癌症和系统性红斑狼疮也可以母婴传播。纽约时报2008年2月3日报道,美国明尼苏达州一个屠宰厂12名工人感染了一种自身免疫疾病,这12名工人工作时用高压气体吹取猪脑,接触了猪的脑组织,其中一个男性工人住院治疗后返回工作,但几个月后又感染这种疾病,再次住院治疗后返回工作,不久再次发病,这是自身免疫疾病从动物传给人的证据。

慢性病也可以经食物链从动物传播给人类,这些疾病都发生基因变异并可在个体间传播,显示慢性病与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有关,这些疾病的基因变异是致病微生物-分子病原体感染的结果,分子病原体是外来核酸片段,没有蛋白质外壳,是一类专门感染细胞基因的致病微生物,牛满江和薛社普称其为外来基因。薛社普后来的研究也认为这些外来基因是一类致病微生物。牛皮癣、白癜风和自身免疫疱疹样皮炎可经输血和疾病组织的液体经粘膜传播给他人。用异体脐带血干细胞治疗疾病时可传播多种自身免疾病。研究发现自身免疫疾病和癌症是传染病,一个研究人员用针刺斑秃患者的疾病组织然后刺自己右侧眉毛处皮肤,几个月后在针刺部位出现斑秃病变,再针刺这里的疾病组织后针刺左侧眉毛处皮肤,几个月后左侧眉毛针刺部位也出现斑秃病变,研究者用手触摸自身免疫疱疹样皮炎液体后接触自己的粘膜,半年后腹部皮肤和手臂出现自身免疫疱疹样皮炎,证明这两种自身免疫疾病是传染病。

一个气管上端发生癌症的患者,1975年1月迄今已携带癌症44年,发现唾液污染餐具可把癌症传播他人,与其一起用筷子在一个盘子里吃菜或用其使用过没有消毒的杯子和餐具,一人使用了污染杯子10个月后患了白血病,多人在不同时间后患肝癌、乳腺癌、肠癌和胃癌,最短的时间为11个月,长的超过36年。动物实验进一步证明,把小白鼠腹水癌液体注射健康小鼠皮下可生成肉瘤,把肉瘤的液体注射进腹腔,又可以生成腹水癌,注射给小鼠不同组织,如果小鼠成活,可以生成不同肿瘤,证明不同癌症可互相转换,癌症是由单一病原体引起的疾病。免疫系统对慢性病具有双重免疫即通过体液免疫抵御分子病原体感染,即抗核酸抗体和核酸酶清除外来核酸片段感染,细胞免疫抵御分子病原体感染的产物毒性蛋白。

慢性病具有很长潜伏期,癌症的潜伏期可长达30年,动脉粥样硬化可长达70年以上,漫长的潜伏期掩盖了这些疾病的传播,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一些健康人体内也存在癌细胞。分子病原体比最小的内源非编码RNA小N个数量级,现有的检测技术如基因检测技术不能检测出在疾病细胞中的分子病原体,但复合的动物实验可以证明其在慢性病发展中存在。分子病原体与数十种慢性病和数千种罕见基因缺陷疾病有关。发现分子病原体证明人类疾病都是由不同致病微生物在不同层次造成,病原体的毒性,感染力,质量和结构的差别决定它们的致病机制不同,原虫和细菌毒性和感染力大,直接感染和损伤组织导致疾病。病毒毒性和感染力比较小,通过感染细胞造成细胞损伤导致疾病。分子病原体是最小的致病微生物,毒性和感染力很小,需氧化物灭活抗体,核酸酶和损坏细胞膜进入细胞感染基因并与之杂交,导致基因变异并合成毒性蛋白,这些蛋白造成疾病和引起免疫反应,如白癜风皮肤细胞的牛奶色蛋白,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皮细胞的脂肪蛋白,阿尔兹海默病脑细胞的淀粉样蛋白。分子病原体感染基因的位点是随机的,因此造成大量的基因变异,特别是癌症的突变基因数量众多。幽门螺杆菌,乙肝病毒,EB病毒和HPV病毒等通过持续感染引起的慢性炎症产生氧自由基造成氧化损伤,是分子病原体造成慢性病的帮凶或危险因素,而不是直接原因。这些病原体中的任何一种都与多种慢性病有关,如幽门螺杆菌可以诱发癌症,心血管病,多种自身免疫疾病,奥尔兹海默病和青光眼,EB病毒和HPV病毒具有相同的作用。慢性病的发展过程是分子病原体感染扩张的过程,伴随免疫反应的细胞和分子变化是分子病原体感染引起的次生变化。

慢性病的发展过程是氧化损伤长期积累成为疾病发展的条件,发生基因变异,合成毒性蛋白,这三个步骤是慢性病发展的普遍规律。几十年来癌症治疗一直对付癌细胞,而不是清除细胞和体液中的癌症分子病原体,因此治疗没有革命性突破,动物实验显示清除分子病原体感染,可一周多时间治愈慢性病包括癌症。

参考文献:

[1] Niu M.C. Effects of ribonucleic acid on mouse ascites cells. Science, 1960, 131: 1321.

[2] Denise Grady. A medical mystery unfolds in Minnesota[N]. New York Times, 2008-02-05(4).

[3] DeCarvalho S, Rand HG. Comparative effects of liver and tumor ribonucleic

acids on the normal liver and the Novikoff hepatoma cells of the rat. Nature, 1961 , 189 : 815–817. PMID:13721076

[4] 薛社普。核酸对细胞分化的作用。核酸的结构及其生物活性。1964: 261-293。

[5] 邹兆中,金锋。 分子病原体以氧化物媒介制造慢性病。医学综述,2017年第4期;639-644

[6] Holbro A, Abinum M, Daikeler T. Management of autoimmune diseases after ha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J].Br J Haematol, 2012, 157(3):281-290. PMID: 22360687

[7] Daikeler T, Labopin M, Ruggeri A, et al. New autoimmune diseases after cord blood transplantation: 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EUROCORD and the autoimmune disease working party of the European group for blood and marrow transplantation. Blood. 2013;121(6):1059-64. PMID:23247725

[8] X Li, J LI, X Niu, et al. Transmission of psoriasis by allogeneic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and blood transfusion. Blood cancer J. 2015; 5(3): e288. PMID:25768402

[9] Hogan F and Solh M. Autoimmune demyelinating polyneuropathy as a manifestation of chronic graft-versus-host disease after adult cord blood transplantation in a patient with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 Case Rep Hematol. 2014; 2014:758094. PMID: 25295200

[10] Bakhuraysah MM, Siatskas C, and Petratos S. Hematopo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for multiple sclerosis: is it a clinical reality? Stem Cell Res Ther. 2016; 7:12. PMID:26772391

[11] McLaughlin-Drubin ME, Munger K. Viruses associated with human cancer. 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Acta. 2008 ; 1782 : 127-150. PMID:18201576

[12] Muhlestein JB. Chronic infection and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J Am Coll Cardil. 2011; 58(19) :2007—09. PMID:22032714

[13] Epstein SE, Yi Fu Zhou, Jianhui Zhu. Infection and atherosclerosis: Emerging

mechanistic paradigms. Circulation. 1999; 100 : 20-28. PMID:10421626

[14] Isoda T,Ford AM,Tomizawa D,et al. Immunologically silent cancer clone transmission from mother to offspring[J]. 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09,106(42):17882-17885. PMID:19822752

中国生物技术网诚邀生物领域科学家在我们的平台上,发表和介绍国内外原创的科研成果。

注:国内为原创研究成果或评论、综述,国际为在线发表一个月内的最新成果或综述,字数500字以上,并请提供至少一张图片。投稿者,请将文章发送至weixin@im.ac.cn

直接点击文字即可浏览!

1、补牙或将成为历史?

2、科学你慢慢学,中医我先治病去了

3、科学告诉你应该多久洗一次澡

4、新证据:喝咖啡能延长寿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