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借夜光杯,品人生百味

 太乙ocwfrzeutj 2019-01-10
2019年01月10日  星期四   
借夜光杯,品人生百味  
  
翟光  
 
  岁月无情,30多年前有点理想的文学青年转眼间变成安度晚年的旅游老人。

  我与《新民晚报》有缘。记得《新民晚报》1982年复刊当日,我与当时单位同事一起在报摊排队买报,以后就是它的忠实读者。1985年一次偶然投稿,竟与新民晚报“夜光杯”结下不解之缘。有位素不相识的编辑采用了我的一篇《蒋子龙如何当作家》的小文,进而来信约我到晚报坐坐聊聊。

  一天,我来九江路晚报会客室等那位编辑。看名字,我原本以为那位编辑是男性。而当一个清秀的女孩左看右看问谁找副刊编辑时,我方知是位女编辑。正好当时晚报“夜光杯”开设《影视谈》栏目,她约我写稿,前后经她手刊用了20多篇。后来,《影视谈》栏目归了另一位编辑管,所以她又热情地把我推荐给了栏目的责任编辑。于是,我又开始给至今未曾谋面的《影视谈》责任编辑写稿,刊登了好多篇。再后来,报纸可能实行版面负责制,我就回过头来,再给前先见过面、现负责《戏里戏外》的那位编辑写稿,直到世纪之交。再再后来,由于工作等原因,没写了,联系也少了。虽然没写稿,但对晚报的感情没淡。后来的单位领导张国樑(全国劳模)十分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我向他建议为员工订晚报,他认为这是企业文化建设内容之一,拨专款叫我落实,十多年延续至今一直由我具体操办。

  尽管晚报之前,经人推荐,我在其他媒体也发表过几篇稿件,但我始终感到,在这滚滚红尘的世间,“夜光杯”是我心中的一块净地,我既祟敬又敬畏。“夜光杯”编辑平易近人,善解人意,尽管他们手中名人佳作多多,但对一个业余作者的来稿既尊重作者又尊重稿子,总是认真负责处理好每一篇习作小文。

  说出来可能有人不相信,发了这么多稿子,相识这么久,至今还没请她们喝茶品咖啡,更不要说吃饭,真的有愧疚感!在此只能说一声谢谢。当然她们对业余作者的厚爱我是铭记在心的。

  由于“夜光杯”给了我练笔的机会,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上海举办全国性首届法制影视评论征文活动,我曾以《法制影视的视角艺术》一文获得二等奖,是二等奖获得者中唯一的业余作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