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00件文物,讲述200万年的历史(续)

 街心舞苑 2019-01-10

几百万年的漫长时间里,我们的祖先经历过什么?人类是如何从起源开始,一代代艰难求生、延续至今的?


我们想追溯、了解人类文明史,一方面是了解自己的过去,解析自己身上古老的血脉传承;另一方面,了解了历史,我们才能更清晰深刻地了解现在,了解如今的自己。


《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从大英博物馆800万件馆藏中精选100件藏品,以“通过文物看历史”的独特视角,用蕴含人类生存智慧和创造能力的文物,讲述了人类200万年的文明史,讲述了整个人类真实且迷人的故事。


乌尔皇室游戏棋盘

乌尔皇室游戏棋盘,来自伊拉克

公元前2600-2400年


      这套乌尔皇室棋盘也叫做二十方块游戏,是英国考古学家雷纳德·伍里爵士在19世纪20年代在发掘现在位于伊拉克的远古皇陵时发现的几套棋盘之一。棋子宽2厘米,厚0.5厘米。虽然上面的木头已经腐烂,但镶嵌的贝壳、红色石灰石和青金石还在,因此可以恢复其原来的形状。棋盘由20个贝壳制方格构成,5个方格一组分别刻有玫瑰花饰、眼型、小圆点和不同点状。



      此棋盘起源于公元前2600年的第一王朝乌尔,是现今发现的最早的棋盘游戏之一。使用这种特别棋盘的棋子已不复存在。在乌尔皇陵附近还发掘了几套嵌花页岩和贝壳的棋子和棋盘。棋盘中间已空,但有棋子放于其中。


  二十方块游戏棋盘常在考古发掘时被发现,它们的年代跨越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1000年,且涉及地域广阔,从地中海东部和埃及到印度都有此类棋盘被发掘。这种游戏的一种版本在印度南部柯钦(Cochin)的犹太社区中一直流传到现今。


鎏金银牛首车饰

鎏金银牛首车饰,来自河南省(或附近)

东周,公元前400-300年

      这件牛首形车饰由青铜所制,长17.5厘米,宽21.5厘米,表面鎏金并以错金银饰表现细节。牛首有着突出的耳朵以及眼睛。眼睛原本嵌有琉璃,但如今已腐坏。牛首后的方銎上有方型销孔。这件车器很可能是安装在车辕首端用于装饰的。


  在东周以前,起源自欧亚草原的马车就已经融入了中国社会并成为地位与财富最重要的标志之一。这件鎏金牛首车饰可能用于装饰车辕首端。它有可能出土于今天洛阳附近的东周王陵区。


青铜鸮形卣

青铜鸮形卣,来自河南省安阳地区(或附近)

商代晚期,公元前1200-1000年

   

       这件带盖四足青铜卣(一种用于盛放酒的礼器)以合范法铸成,高16厘米,宽11.2 厘米,整体看起来像两只背靠背的鸮,盖子两侧往上翻的小钩仿佛是它们的喙,而器足则是它们的脚爪。棱扉把带钮的器盖以及器身分隔出四个装饰区间。表现鸮翼的鳞状纹饰占据了大部分的器身,余下的空间(包括器盖)则以云雷纹为底,上饰小型的鸟纹和龙纹。和器身及器盖中部的扉棱在一条直线上的,还有口沿下方的两个半环状把手。


  无论是写实的还是虚构的动物造型在商代晚期都非常流行。这时期出现了很多装饰繁复的动物造型的青铜礼器,就像这件青铜卣。虽然目前这些动物造型的确切含义还没有定论,但商代青铜礼器上繁复的动物纹饰很有可能并非单纯的装饰,而是和当时的精神世界以及信仰有所关联。


比马兰舍利宝箧

比马兰舍利宝箧,来自阿富汗达伦塔

约公元1世纪

      此圆柱状黄金镶石榴石舍利宝箧,箧身有拱门造像,隔间形成两组人物,每一组有一中心佛陀立像,左方是印度教神明因陀罗,右方是梵天。这是早期佛陀形象的重要记录。


  宝箧原本存放在球形宝箧中。考古记录宝箧出土时没有盖,内藏一小金属盘,上刻有一坐像,或曾属于一枚印章。另有30件圆形金属小装饰、一些珊瑚、珍珠、宝石和水晶珠子、心形镶嵌绿松石以及10件小十字形镶嵌绿松石,后者应本为舍利宝箧原有的装饰。另有4块约1世纪的钱币。


青花徽章和题字纹克拉克瓷碗

青花徽章和题字纹克拉克瓷碗,来自江西景德镇

明万历,约1600—1620年 

      这件青花“克拉克”瓷碗,弧壁、深腹、撇足、花口沿。高17.30厘米,直径34.6厘米。外壁绘有四个盾形纹章,每个纹章中都绘有一只怪蛇,每只怪蛇长着一对人头和五个怪兽头,鳞翅、独尾、双脚分趾。纹章两侧的飘带上写有拉丁文谚语“Septenti nihil novum”(于智者无奇闻)。除此之外的装饰皆为中国风格。外壁饰有佛教法器纹饰以及莲花纹。碗内底装饰有莲池鹤鹭纹,内壁环绕十组花石纹的画片。


  与此碗有相同徽章纹饰和拉丁格言现在收藏在位于葡萄牙里斯本的桑托斯宫,它与其它明青花一起镶嵌在金字塔般的屋顶上。在国王曼努埃尔一世及其后人的收藏中,这是唯一一件有欧洲纹饰以及文字的中国瓷器,因此我们可以推断这种类型的瓷器应该是为葡萄牙市场专门定制的。


  这只瓷碗属于明代晚期出产的主要用于出口的青花瓷,在西方被称为“克拉克瓷”。这个名字源自于葡萄牙商船Carraca,这是这艘船第一次将这种类型的瓷器运往欧洲。克拉克瓷的胎体较薄,以开光画片装饰,曾在景德镇被大量生产。


萨顿胡船棺葬出土铁兜鍪

萨顿胡船棺葬出土铁兜鍪,来自萨顿,英格兰

昂格鲁-撒克逊时期,7世纪早期

      这种造型特别的头部护具相当罕见。目前英格兰只出土了四顶完整的昂格鲁-撒克逊时期的兜鍪,它们分别来自萨顿胡(Sutton Hoo)、本蒂格兰奇(Benty Grange)、沃拉斯顿(Wollaston)和约克(York)。

      

       在原墓室倒塌时,这顶兜鍪已被严重损毁。修复人员像对待一幅三维拼图一样, 将残存部分精确定位并拼接,最终将其复原。皇家军械库还制作了一件复制品以呈现其原貌。


  这顶兜鍪由铁制的顶部、护颈、护颊以及覆面所组成。这种形制源自罗马帝国晚期的骑兵胄。兜鍪的表面以锡铜盖版覆盖,看上起光亮夺目。很多的盖板上都以交缠的动物纹样或勇士作战的图景为饰。


  兜鍪的覆面部分也是非常值得注意的。视觉上它可以呈现出两种造型。一种就是覆面本身所形成的人面,包括眼窝、眉毛、髭须,口鼻(有开孔以供呼吸)。眉毛部分为铜合金所制,上有错银饰和小颗石榴石。两侧眉毛的末端都以镀金的野猪头为饰。野猪在当时是力量和勇气的象征,用在一位战士的护具上非常恰当。覆面所呈现出来的另一种造型则是一只冲天飞鸟或飞龙。覆面上的髭须是它的尾羽,鼻部是它的身躯,而眉毛则是其羽翼。其头部从两翅之间延伸而出,和兜鍪顶部另一动物造型装饰的头部相接。


  萨顿胡船棺葬的这顶兜鍪是一件罕见的出土物。它已成为了早期中世纪文化的一个象征。


罗塞塔石碑

罗塞塔石碑,来自圣朱利安要塞,埃及

托勒密时期,公元前196年

  

      这是一块花岗闪长岩石碑的残存部分。在前托勒密时期(公元前332年之前),埃及的诏书都是以象形文字(圣书体)书写并由国王颁布的。但到了公元4世纪末,这种文字已经被完全废弃,读写知识也已失传。


  因此罗塞塔石碑上由祭司们以三种文字书写的诏书表明了自从托勒密时期以来时局以及书写系统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国王的诏书现在变成由祭司们负责誊写和颁发,而后者也是当时唯一掌握圣书体的人群了。


  1799年,拿破仑军队在埃及el-Rashid镇(即罗塞塔)附近进行要塞地基扩大工程时发现了这块石碑。随着拿破仑战败,罗塞塔石碑也根据亚历山卓协约成,和其他法军获取的埃及文物一道,成为了英王的财产。


  罗塞塔石碑于1802年运抵英国后即以英王乔治三世的名义捐赠予大英博物馆,自此就一直被陈列于博物馆的埃及展厅中,是最重要的馆藏之一。在之后的两百多年间,罗塞塔石碑仅在一战期间短暂地离开过大英博物馆一次——1917年时, 由于馆方担心激烈的轰炸有可能会对馆藏造成损毁, 因此将包括罗塞塔石碑在内的一批可移动文物秘密移藏至附近Holborn地下50英尺之深的地铁站内。两年后这批文物才重回博物馆。


刘易斯西洋棋

刘易斯西洋棋,来自挪威

1150—1200年

  

      这组棋子由海象牙雕刻而成,包括正襟危坐的国王和王后、持权杖的主教、坐在马背上的骑士以及持长剑与盾牌的士卒。


  棋子的造型反映了强烈的诺斯文化(Norse culture)影响,尤其是士卒棋子,明显借鉴了北欧传说中狂战士(Berseker)的形象。鉴于刘易斯群岛所在的外赫布里底群岛 (Outer Hebrides )与挪威在政治、经济以及文化方面的密切联系以及诺斯文化在这里的统治地位,这些奢华的棋子很可能是制作于挪威。


  到了11世纪末期,西洋棋在欧洲贵族中间已经非常流行。这些在当时纯粹以娱乐为目的而制作的刘易斯西洋棋棋子组成了现存单体数量最多的文物群。


  按照现代象棋规则,要容纳这些棋子所需要的棋盘的长宽应设为82厘米。记录显示,这些棋子被发现时,其中的一些被染上了红色。因此可以推测当时的棋盘应该是白色和红色相间而不是今天惯用的黑色和白色。


  现今已知存世刘易斯棋子的共有 93颗,11颗在爱丁堡的苏格兰国家博物馆,剩下的82颗在大英博物馆中。


铜铸真武像

铜铸真武像,来自中国, 明代

约1416—1439年

   

      这尊真武像是现存的最大的铜铸真武像之一。真武又称玄天上帝,元圣仁威玄天上帝。真武大帝,长须,披发,身着铠甲战袍,战袍正面有龙纹装饰,他左手施真武印,即无名指和中指向前伸出。整体为铜制,原有鎏金、彩漆装饰。


  在明代,真武被认为是护国安邦之神。明代建国初期,对内平稳政局以及对外安定边疆是明政府的当务之急。永乐皇帝将他在靖难之变中的胜利归功于真武大帝的庇佑。在永乐年间,玄武大帝的道场──湖北武当山,出现了瑞应景象。这一时期,崇拜真武之风不仅在宫廷内盛行,在民间也达到鼎盛。


  从1412年起,永乐皇帝下令在武当山顶峰大规模的修建宫观庙堂供奉真武大帝,同时也为自己的父亲洪武皇帝以及母亲祈福。在武当山主峰顶,永乐皇帝修建了紫禁城,这座建筑群不但名字与北京宫城一样,其修建时间也是相同的。


  1416年,永乐皇帝在武当山太和宫金殿立真武像。这件真武像向无论从尺寸还是外部特征与眼前展出的这件都极为相似。传说明代早期的真武像是以永乐皇帝为原型塑造的。


帕特农神庙

帕特农神庙,来自雅典

公元前447—前438年

   

      著名的帕特农神庙修建于公元前447年至438年间,坐落于雅典卫城核心建筑群的中心,用于奉祭城市的守护神雅典娜。该神庙的规模之宏大,装饰之奢华,展现了这座城市在其帝国鼎盛时期的实力和财富。


  在神庙的本殿里原伫立着一尊巨大的雅典娜雕像,由黄金和象牙制作而成,是著名雕刻家菲狄亚斯(Pheidias)的杰作,但雕像早已不存在了,仅有复制品传世。


  神庙装饰有大量精美的大理石雕像,排档间饰(Metope)及三角楣饰(pediment)的雕像取材古希腊神话,包括了著名的月亮神塞勒涅的马头雕像,伊利索斯河神像以及半人马和拉皮斯之战高浮雕。腰线(frieze)处的装饰则主要表现了雅典人民的宗教信仰。


  帕特农神庙的历史悠久而曲折。大约公元500年,这座神庙被改造成基督教堂,大量浮雕装饰以及神像被移除和毁坏。1460年,奥斯曼帝国占领希腊大陆,帕特农神庙又被改造成清真寺。1687年,神庙被用作火药库,并不幸在的一场爆炸中严重损毁。自此,昔日辉煌的神庙沦为废墟。至1800年,仅半数帕特农雕像幸存,英国大使额尔金爵士在获得奥斯曼政府批准后,从1801年开始,陆续自费将半数幸存的雕像运回英国,并于1817年起开始在大英博物馆展出。


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