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声音】心定则有恒 志坚而不惑

 Purefact 2019-01-10

● “牧竖拾金”和“肚里忍不过”的教训其实并不遥远,党员干部应当引以为戒,时常反躬自省,形成并保持“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内在定力。


明代学者刘元卿《贤奕编》中载有一则“牧竖拾金”的故事,“有牧竖,敝衣蓬首赤足,日驱牛羊牧冈间,讴而乐,意惬甚,牧亦善。一日,拾遗金一饼,内衣领中。自是歌声渐歇,牛羊亦时逸,心患失金,斯乃为金所累也。”拾金之前,牧童心无旁骛、照看牛羊;怀金之后,牧童为金所累、无心放牧。


这则故事告诫我们,人生总会面对各式各样“金块”,如果心无定力,就会患得患失、舍本逐末,甚至犯下令人悔恨的错误。


如果说牧童年纪轻,眼皮子浅,面对诱惑容易乱了方寸。那么,是否识得“金块”,就能不为其所惑呢?


明代冯梦龙《醒世恒言》中就记载了“薛录事鱼服证仙”的故事:官吏薛伟梦中化鱼,恰逢渔人垂钓。“我明明知他饵上有个钩子。若是吞了这饵,可不被他钓了去?我虽是暂时变鱼耍子,难道就没处求食,偏只吃他钓钩上的?”然而,梦中的他终究抵挡不过香饵的诱惑,吞钩被钓。冯梦龙对此点评道,“眼里识得破,肚里忍不过”。


同样面对诱惑,有人因“上钩”而心生悔恨,也有人因“不惑”被传颂。如,《左传》记载,宋国有人得到一块宝玉,将其献给大臣子罕。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在子罕看来,宝玉再珍贵也不及“不贪”


又如,曾国藩重视修身正己,时常检视自己的言行举止,面对休宁县令奉上的唐刻淳化祖本王羲之法帖,他的态度是“以世间尤物不敢妄取,审玩片刻,仍亦璧还”。


当金钱、待遇、权力等摆在眼前,是心为物役、迷失目标和方向,还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继续做好本职工作,这不仅考验着古人,也考验着今人——


缉毒先锋、虎胆英雄印春荣,奋战缉毒战线28年始终初心不改,曾断然拒绝毒贩数百万元贿赂,他坚信,“我们在边境多查一克毒品,多抓一名毒贩,就让内陆老百姓减少一分危害”!


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始终坚守“我出去的时候,我就下定决心是要回来的”信念,不为国外优厚待遇所动,说服妻子卖掉经营多年的诊所,毅然回国潜心科研,带领团队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为中国“巡天探地潜海”填补多项技术空白。


被誉为“科技体制改革的实践探索者”的王选,曾经收到麻省理工学院的工作邀请,对方承诺解决一切费用。面对优厚的条件,王选婉言谢绝,因其早已下定为国奉献、为国创新的决心,无所动摇。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在面对路边“遗金”或是水中“香饵”时都能保持清醒淡定。


就拿近年来因贪腐而落马的党员干部来说,有的艳羡别人生活奢华、出手阔绰,自甘堕落,汲汲于将手中权力变现;有的发现制度、管理中的漏洞,不是及时查漏补缺,而是动起歪脑筋,干起损公肥私的勾当;有的临近退休或是感到升迁无望,就开始四处奔走,捞外快、谋后路。


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特点,心里缺乏定力,遇到点事情就胡思乱想、自乱阵脚,以为自己所作所为能捡到“金块”,实际上却聪明反被聪明误。


心定则有恒,志坚方能不惑。


“牧竖拾金”和“肚里忍不过”的教训其实并不遥远,党员干部应当引以为戒,时常反躬自省,形成并保持“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内在定力。只有不为噪音所扰、不为歪风所惑、不为暗流所动,拒腐防变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