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君子和而不同。 什么是“断舍离”? 断=断绝不需要的东西 舍=舍弃泛滥的杂物 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 创始人山下英子说,断舍离让你重新审视自我与人、事、物之间的关系,通过整理物品,达到对选择力和决断力的磨炼,从而亲手开拓人生的自在力。 什么是“极简主义”? 极简主义,简单而言就是“Less is More”,拥有的越少,越自由。 将个人物品数量减至最低,不需要的物品全部丢弃,只留下生活必需品。当然,减少物品只是手段,减少生活中无益的事情,节省时间精力留给更有益的事情,是极简主义生活的核心。 “断舍离”和“极简主义”在我看来,都是经历过物质丰盛生活后寻求的心灵回归,内在精神是相通的,追求生活品质,寻找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 而在具体执行层面,“断舍离”和“极简主义”也有很多共通之处,比如:更多空间,更好品质,更容易打扫,更环保,更快乐,生活更有意义,更自由,更多时间做更重要的事情...... 常常也有人把“极简断舍离”放在一起,让人觉得,极简是断舍离的极致阶段。 先看几个极简生活达人: 《我的家中空无一物》的主角麻衣 我很喜欢日剧《我的家中空无一物》,看了两遍,很佩服麻衣,麻衣简直就是一个“扔东西狂魔”,她确实把“极简”发挥到了极致。 麻衣的博客名叫“啥都没有的博客”。 她说:“比起留下100个合适的物品,我更想只留下10个中意的物品。” 麻衣扔东西的心得体会和进阶小窍门,目前出书已经出到了第五本,她的经历还被拍成了电视剧。 我现在也是这种感觉,但是我做不到麻衣那么极简。 扔掉90%家中物,高富帅却成为人生大赢家 约书亚·贝克尔 一个典型的高富帅,掌管150家店铺,拿着7位数薪水,有一个美丽的妻子,20多岁就买了豪宅名车。 他是工作狂,一周工作80小时,一年工作362天。但是,他每天需要服药才能入睡。 直到母亲去世,妻子因得不到关怀提出离婚,约书亚感到无比伤心挫败,他说:“过于追求物质,我不但没有得到幸福,反而失去了真正的幸福。” 他决定改变。 他丢掉了家里90%的物品,最后,他生活里只剩288件物品。 两年后,约书亚成为畅销书作家。 他说:“我丢掉了90%的东西,生活却幸福起来。” 约书亚有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方法,在我看来更像是一个行为艺术。 “三周21天过上极简生活” 把你所有的物品打包放在盒子里。 每一天开始时,只拿出这一天所需要的东西。 当21天结束,未拿出的那部分,就是需要舍弃的东西。 他的朋友瑞恩,从第11天起,没有再拿出任何东西。第21天后,80%的盒子都没有打开。 约书亚和瑞恩在网站上倡导:“我们丢弃生活中那不重要的90%,剩下的10%会让我们收获更多。” 极限民:佐佐木典士 《我决定简单的生活》作者 35岁的佐佐木典士曾是日本一家出版社的编辑,他的家原本是“垃圾屋”,堆满了杂物,他试着搬过一次家,却因囤积了太多东西,光运费就差点破产,女朋友也跑了。 他单身独居,过着自认为“失败”和“不幸福”的生活。 自从成为极简主义者,将生活物品减至最少后,他的生活发生了巨变,佐佐木典士把自己的体验发到网上,一不小心成了日本当红博主,出了书,还升职为副总编。 精神共通的“断舍离”和“极简主义”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我之所以认为自己是“断舍离者”而非“极简主义者”的原因也正在这里。 断舍离更偏向感性,舍弃的是你不需要、不合适、不喜欢的物品。 如何判断“不需要、不合适、不喜欢”就显得非常重要,而这个“不喜欢”尤其重要。 喜欢与否是个感性选择,一件物品,可能不是必需品,也没有实际的功能性,但你就是喜欢,那你也无需丢弃,而是留在家里好好珍惜。 我个人很喜欢近藤麻理惠的《怦然心动人生整理魔法》,虽然她重点介绍了如何整理,但是出发点却极为感性:这件物品是否让你怦然心动?怦然心动是决定物品的去留标准。 而这个标准,无法量化,每个人都不同。 只有了解自己,找到自己才可以判断。 就像山下英子说的:断舍离是磨炼决断力,提升品位的方法。 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实践极简主义,常常会有一些可执行的、可量化的方法。比如: Project 333 极简时尚挑战: 在3个月里只穿戴33件单品 “每日一扔”活动 “100天不购物”活动 “所有物品不超过280件”活动 ...... 这些方法确实简单明了,可操作性强,但我个人并不喜欢这种方式。 为什么?我认为断舍离探讨的是寻找自我,提高审美,是如何自愿的、愉快的断舍离。 当你从中获得乐趣,你发自内心的喜爱这种生活方式,并乐在其中,是最好的。 不必强制自己不能超过多少件物品,不必强制每天都要扔点什么,不必给自己可量化的目标和压力...... 毕竟,这只是一种生活方式,生活中的无数问题已经让我们疲惫,不要为了极简而极简,为了断舍离而断舍离,不管是极简还是断舍离,“活出美好”才是最重要的。 大家可能注意到,我写的断舍离文章,实操的内容比较少,而在如何思考断舍离,如何接受断舍离上的内容比较多。 我一直认为,你家里需要扔什么杂物,需要买什么物品,你喜欢什么风格,喜欢保留什么物品,你怎么收纳怎么摆放等,这都是你自己的事情。只要你找到自我,拥有决断力,体会到断舍离的清爽干净,你的家怎么整理自然而然就很清楚了。 如果不能看清当下的自我,再怎么教具体的物品怎么扔怎么收怎么整理,又有什么用呢? 总结一下,我认为“断舍离”更多些感性,哲学和修行的意味。 极简,用了“极”字,对个人物品减至最低,更多些理性和决绝的意味。 不管是“断舍离”还是“极简”,如果你愿意去尝试这种生活,我保证你会打开另一扇门,看到一个更自由的天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