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技艺对标创意,中国刺绣大师评潮州国际双年展的平台价值

 真真lzz 2019-01-10

   “中国的刺绣技艺目前在国际上处于什么水平?”“中外刺绣艺术家同台展示,将对中国刺绣的传承和创新产生怎样的影响?”在中国举办的第一个国家级、国际性的刺绣艺术双年展—2018潮州国际刺绣艺术双年展于12月20开幕,吸引了来自全球13个国家176位刺绣艺术家的249件作品参展。对“中国刺绣”的传承和创新,国内几位受邀参展的刺绣大师、多绣种的领军人物在双年展现场接受了媒体的采访。

 

2018潮州国际刺绣艺术双年展现场 

  陈水琴:中外刺绣界融合交流的平台价值更高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浙江省非遗项目杭绣代表性传承人陈水琴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浙江省非遗项目杭绣代表性传承人陈水琴本次的参展作品是《鲤鱼睡莲》,和她以往精细、生动、清丽见长的刺绣风格不同,这幅作品色彩浓郁,用强烈的对撞色彩突出了鲤鱼的灵动和睡莲的沉静。呈现和提升了原油画的表现力。陈水琴介绍,这是她挑战自已几十年刺绣风格的一幅作品,在用色、用线、针法上都突出传承和创新。

  “传统的事物只有顺应时代,不断创新和发展,才会源源不断地焕发出生命力,手工技艺也是如此。”从这次双年展的参展作品看,国内艺术家以技艺见长,国外艺术家以创意吸睛。对此,陈水琴表示,潮州国际刺绣艺术双年展搭建了中外刺绣界融合交流的平台,使中外刺绣艺术家能充分交流,互相学习。我们要守护好在国际上领先的刺绣技艺,在画面、传统图案和表现技法借鉴国外艺术家所长,不断创新,全面提升中国刺绣艺术作品的国际影响力。

  孙燕云:好的作品需要在创作中大胆尝试 

 

中国刺绣艺术大师、江苏省非遗乱针绣代表性传承人孙燕云 

  中国刺绣艺术大师、江苏省非遗乱针绣代表性传承人孙燕云的参展作品《小荷》是她的一幅创新之作,以一反荷叶本色的蓝为主色,通过具有丰富表现力的乱针绣和夸张的“打籽绣”呈现出立体、虚实过渡的效果。“突破传统,自由发挥。对于刺绣艺术家来说,绘画的基本功很重要,好的作品需要在创作中大胆尝试。”孙燕云表示,这次双年展办的很成功,给中外刺绣艺术家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让中外刺绣艺术家有了一个交流的机会。把艺术家们的刺绣艺术作品集中展示呈现在世人面前。刺绣艺术也是世界艺术,刺绣能让世界更美好。

  姚惠芬:中国的刺绣技艺全球领先,国外的艺术家创意好 

  

中国刺绣艺术大师、国家级非遗项目苏绣代表性传承人姚惠芬 

  《乡愁四韵》是中国刺绣艺术大师、国家级非遗项目苏绣代表性传承人姚惠芬的参展作品。她是2017年受邀参加第57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展览的刺绣艺术家,把《骷髅幻戏图》等34幅当代苏绣作品首次带入世界顶级的当代艺术展览。谈起参加威尼斯双年展的创作感受,姚惠芬表示,我们需要在新的知识框架下,为自我突围后的苏绣及其他与绘画、雕塑相关的传统工艺寻找新的出路。与常见的苏州绣画相比,整套《骷髅幻戏图》作品意义在于呈现的画面,更在于针法的凸显和针法的自觉。有专家评论认为“实现了苏绣的自我突围与返本开新。”

  姚惠芬这次的参展作品画面很“江南”,以银杏叶和老房子作为乡愁的意象,充满了清新的诗意。姚惠芬表示,和国外很多刺绣作品的随心所欲比起来,我们还有很大的突破空间。从目前的状态来看,中国的刺绣技艺依然领先全球,国外的刺绣作品主要表现在艺术家创意好。“在未来的创作中,要在图案和表现上大胆创新,融合国外的创意和当代艺术的创作理念,创作出真正能代表我们这个时代的刺绣艺术作品。”姚惠芬还表示,做好刺绣技艺的传承,关键是要让热爱刺绣的年轻人来学习刺绣。可喜的是,现在已经有一些年轻人在回归传统,投身苏绣的传承与创作。相信他们的创新能力会使中国刺绣有更大的突破。

  柳建新:希望年轻艺术家能把中国刺绣的创新提升到新高度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项目湘绣代表性传承人柳建新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项目湘绣代表性传承人柳建新的参展作品是与女儿-高级工艺美术师刘雅合作的《黑金唐卡-释迦摩尼佛》,历时一年半共同刺绣完成。这也是她们母女共同创作的第一个佛教题材作品,采用湘绣盘金绣、齐毛针,旋游针,打籽针 等20多种传统与现代针法刺绣而成,画面设色统一饱满、层次变化丰富,绣品每一处细节都生动形象,绣艺精湛。整幅作品给观者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神圣庄严的质感。柳建新表示,通过国际刺绣艺术双年展这个平台,与中外刺绣艺术家交流,更坚定了她对湘绣创新的理念。希望她女儿这一代年轻的艺术家能把中国刺绣的创新提升到新高度。

  钱月芳:在传承刺绣技艺的同时注入创意思维 

 

中国刺绣艺术大师、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顾绣的上海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钱月芳 

  以针为画笔的中国刺绣艺术大师、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顾绣的上海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钱月芳,这次带来了她的代表作之一《群鱼戏藻》。“顾绣”的特色在于超常的精细,“这条小鱼的嘴唇这么小的地方,颜色多种变化,由深及淡,就是为了最鲜活和细致的呈现。 ”钱月芳介绍,虽说顾绣入门不难,但她们这一代人大多是学三年掌握了基本的技法,坚持几十年才能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这次看到国外艺术家的作品在创意上更胜筹,需要学习。顾绣还要坚守文人的刺绣方法和出身于大家闺秀的风格,在传承技艺的同时注入创意思维。目前国内的各绣种也都在坚守自己特色的前提下创新,整体提升,百花齐放。

  刺绣文化博大精深,是世界上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中国是世界上刺绣从业人数最多、刺绣产品最丰富的国家,在已公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各种绣艺达30多项。主题为“刺绣与当代生活”的2018潮州国际刺绣艺术双年展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共潮州市委、潮州市人民政府指导,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驻广东潮州传统工艺工作站主办,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中国刺绣艺术研究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纤维艺术研究所、潮州市名瑞刺绣艺术研究院、广东名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承办。展期为2018年12月20日至2019年1月5日。

  通过双年展构建的平台,使国内外刺绣艺术家相互学习、相互提升、博采众长,激发传统工艺的生机与活力,向世界展示刺绣传统技艺的独特价值和创新魅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