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照片故事——弃工务农未忘忧国

 海哥491010 2019-01-10

【老照片故事】

 

欢送工友去务农  1974

 

弃工务农未忘忧国

刘宏海

 

 

这位知青与众不同,他不是走出校门直接下乡,而是放弃了在上海工厂里已有的工作,转而报名到边疆去的。

照片是上海沪东造船厂船体车间团委召开欢送团总支副书记陈达庆放弃工人身份,去黑龙江务农大会的盛况。陈达庆正在台上向工友们介绍自己的理想和决心。

陈庆达是1972年初中毕业的。那时,上山下乡运动已经进行了四年,边疆农村的真实情况已经为大家所知晓。毕业分配政策也已经有所调整,学生们不再像1968年上山下乡运动之初那样激越和冲动,也不必像1969年和1970年时“一片红”那样完全彻底的无奈,除了升学大门尚未打开之外,有了进工厂和下农村两条路可走,凡家中已有下乡务农的一般有留城进厂的机会。陈达庆的哥哥陈达隆已经在1969年去黑龙江逊克县插队了,按政策,他被留在了上海。

很快陈达庆进入沪东造船厂,分配在船体车间当了起重工。这是个繁重而又危险的工作,但陈庆达任劳任怨,埋头苦干,还积极要求上进。不久他担任了团干部,并在全厂两千多名青工中第一个加入了共产党。当全家人都夸他最有出息时,他却向组织上提出到边疆去的要求。19744月,陈达庆被批准到黑龙江省嫩江县星火五七农场。看看两个儿子都留不住,母亲实在心痛。加上家里经济条件并不宽裕,也让母亲很为难。但为了不扫儿子的兴,母亲还是同意了。老人家不得已跑到血站连续输了两次血,用得到的营养费来替达庆准备行装。陈达庆出发前,王一平副市长到家里来慰问,问达庆母亲有什么要求,这位坚强的母亲只答了两个字:“没有。”

陈达庆来到农场后,当上2连的指导员,带领六十多个上海知青和十几个四川知青担起了九千多亩田地的耕种任务,还要组织人员伐木、采石、搞基建,成为连队的当家人,直到知青大返城前应征入伍才离开了农场。

同样“弃工务农”的知青还有上海有线电厂的青工陆保尔,19753月,离开大上海去到北大荒。

陆保尔的父亲酷爱前苏联小说,非常推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也崇拜保尔·柯察金这个人物,就给他取名保尔,希望儿子能成为一个像保尔那样有理想有作为的人。

1972年,陆保尔从上海靖南中学初中毕业就要求到边疆去。结果,学校把他分到外地工矿,但须暂留上海培训,因此陆保尔进入上海有线电厂工作。在同班同学陈达庆 “弃工务农”的影响下,他再次报名去黑龙江。1975年被批准到黑龙江省嫩江县星火五七农场。319日,陆保尔出发后的第二天,《文汇报》介绍了他的事迹。

陆保尔到农场后工作很努力,进步很快,后来被提拔当上了武装部干部。

在星火五七农场像陈达庆和陆保尔这样选择弃工务农的还有已经在上海耐火材料厂上班一年多的沈祝斌、1968年就分配到上海大众制药厂工作的姚晓勤,他们在1972年放弃了上海的工作,报名下乡远赴黑龙江务农。还有卢湾区副食品公司的施萍,竟然在19766月远离上海来到星火农场,成了最后下乡的上海知青。

这些知青的行动,很多人不理解,但确实是那个年代青年人中响应党的号召,胸怀报国大志的代表,他们“位卑未敢忘忧国,大有“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气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