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哥491010 IP属地:上海

文章 关注 粉丝 访问 贡献
 
共 14 篇文章
显示摘要每页显示  条
《图说北大荒》前言。我开始写知青的故事,想告诉人们真实的知青。2011年,上海市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成立,开始有计划地组织知青志愿者整理编撰包括上山下乡档案资料、纪实文学、口述史和历史影像等在内的知青史料,进而与全国各高校、社科院等学术研究机构开展知青历史文化研究,并与海外专家学者进行学术交流,为史学界、社会学界和一切...
初识北大荒。睹物思情,每个到黑龙江去的知青都是在卡车上开始见识北大荒的,笔者亦是如此。第一印象是很难从记忆中抹去的,我就借这张照片说说初次走进北大荒的感受。我们这些来自大都市的知青,第一次与北大荒亲密接触,无不被她宽广和博大所征服,无不被她的郁郁葱葱和充满神韵所陶醉。知青们就是这样在车厢的颠簸下,投入到北大荒的怀抱中...
这幅照片的作者正是后来驰名画坛的知青画家李斌先生。8月11日,虹口、闸北、杨浦等区的千余名知青出发了,李斌带着兵团战士和上海红代会《红卫战报》特派记者的双重身份登上了北去的知青专列,因而他拥有一台带闪光灯的照相机,穿梭于车厢中捕捉新闻镜头。从那时起,许多知青会把两天的旅途见闻写信或填在明信片上,到车站后赶紧委托车站工作人...
仅8、9两个月,上海就为黑龙江兵团送去了10350名知青。那时,中苏关系剑拔弩张,黑龙江兵团成了在革命传统教育下成长起来的青年学生报效祖国的最佳选择,一时间被批准的学生无上荣光,大红喜报贴到家门口,街坊邻居投来赞许的目光,没有报名或没被批准的同学羡慕至极……然而,在那个政治挂帅的年代里,黑龙江兵团也不是那么好去的。不过转念一...
再见吧,妈妈!离别的照片大家看过很多很多,特别是知青们在车站码头,或与亲人、同学合影,或举着“小红书”喊着应时的口号,或向送行的亲朋挥手致意,且绝大部分面带笑容……亲情是任何力量都割不断的,事实上绝大多数知青都是挥泪车站,泣别父母的。每一趟知青专列的出发,都是车站上最让人揪心的时刻。试想,妈妈看到远方的孩子面带笑容的...
小继红从小跟着外婆生活,是外婆的心肝宝贝。可怜的外婆坚持要去“送送我的宝贝”,嘀嘀咕咕地说个没完:“我的心肝宝贝要去那么远的地方,也不知啥时候才能再看到呢?”小继红也舍不得外婆,真不想离开外婆,她不知道到黑龙江后,离开了外婆将怎样生活。那天,外婆、老爹(祖父)、舅舅、小叔陪着继红,还有送行的老师、同学一干人马早早地就...
敲锣打鼓送行忙。党政机关和学校的一切工作重点是上山下乡,为之开动了所有的宣传机器,一切以上山下乡为主,一切为上山下乡让道。徐汇区和普陀区都是让知青到区革委会集中,简短的欢送仪式后,乘车送火车站。出征的知青则分别在各个指定集合点集中,乘上大客车,全部依次开到江浦路,缓缓经过区革委会大门口,接受区领导的“检阅”后,再转向...
陈达庆来到农场后,当上2连的指导员,带领六十多个上海知青和十几个四川知青担起了九千多亩田地的耕种任务,还要组织人员伐木、采石、搞基建,成为连队的当家人,直到知青大返城前应征入伍才离开了农场。在星火五七农场像陈达庆和陆保尔这样选择弃工务农的还有已经在上海耐火材料厂上班一年多的沈祝斌、1968年就分配到上海大众制药厂工作的姚晓...
老照片故事——戏剧性的下乡路。1968年夏,已经在家逍遥闲逛了两年的小毕听同学顾建平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来上海招人,兴奋极了,马上联络了其他同学一起跑到学校找“毕工组”的老师。张水清同学提议,公平路码头的江对面沪东船厂有个技校,现在也不上课,空着的教室应该可以暂住的。比他们更着急的是家长和老师。还是老师巧妙地利用同学间的...
老照片故事——我的弄堂,我的家。“台硌路”的弄堂,依石库门山墙而搭建的板房,是老上海再熟悉不过的家园场景;弄堂里有他的家,有他的父母亲人,有他的邻居、同学和小伙伴。这不,轮到胡孝龙下乡了,他不得不离开父母离开家,离开这条看似破败却充满了亲情和乡情的弄堂。走出这条弄堂,意味着学生时期的结束,意味着人生的另一扇大门——知...
帮助 | 留言交流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下载网文摘手 | 下载手机客户端
北京六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5-2024 360doc.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90625号 京ICP备05038915号 京网文[2016]6433-85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377号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