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这个采访,我其实是有点受宠若惊的。 我不知道自己离开体制的一个小小的举动,居然会有人想去知道背后的原因。 91 年出生,一不经意就要趋近三十,却远远未立。 身边的朋友、同学都在走大家都会走的路线,继续读博,或者毕业后留在公立医院好好发展。 研究生一毕业,我就选择走出体制了,但跳出公立医院的想法,在我研二就萌生了。这个选择在周围老师、朋友看来,显得比较另类。 当然,也有人支持这个选择。毕竟如果再呆几年,是不是会没有勇气从公立医院跳出来了? 我没有答案,只想趁年轻,先走出来看看。 图片由周天翊医生提供 为什么会有离开的想法? 沟通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研究生就读的是湘雅医学院的专硕(血液病学),硕士期间除了科研工作,需按照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要求进行轮科,在临床工作中也会接触很多患者。 我属于沟通能力比较强的那类人。遇到很难搞定的「刺头」患者,上级医生会选择我,把这类患者交给我管,然后我确实也能通过我自己的沟通方式去引导患者,说服患者遵从医嘱,配合治疗。 很多血液病患者的预后很不好,治疗过程中很痛苦,依从性有时候得不到保证,像这样子的患者,医生是需要去有效沟通。 内科疾病的治疗,不是像外科手术一样,一刀下去就给你治好。它需要一个长期管理和引导的过程,需要患者理解并配合你。 如果达到有效沟通,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治疗效果往往也会更好。所以我认为对于医生而言,沟通与治疗用药一样是一项「技术」。 以血液科移植患者为例,接受移植后的患者在骨髓重建前几乎是没有免疫力的,他们需要独自呆在无菌舱里等待。 医生、护士对这类患者的管理非常严格,但同时,患者自我管理预防感染更为重要。比如会交代患者用蒸馏水洗浴、漱口,每天定期药水漱口、坐浴,不要让皮肤破损等。一旦严重感染出现,血细胞恢复的时间就会延长,移植的成功率会减低,这是件风险相当大的事情。 有些依从性很差的患者除了不做好感染防护(不注意卫生,不用我们建议的蒸馏水洗澡,不配合漱口等)外,甚至会冲出移植仓,就算技术再好,治疗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再比如糖尿病的治疗及管理,血糖升高短期内可以没有明显症状,很多患者在入院前毫无察觉,或有诊断但是无人进行深刻的沟通,导致忽略了早期的监测及管理,到医院后基本都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 然后反反复复住院,添加经济负担不说,患者受苦,治疗效果也不如早期干预那么好了。这些慢性病患者,多数一年里也就住一两次院,他离开医院的生活才是他的常态。 很多时候,医生的沟通方式会瞬间激化矛盾的,或者说那种环境下,有些话听起来就会比较刺耳,这样其实不利于诊疗及医疗行为的进行(此处隐去两千字)。 又有多少人有时间、有耐心去做好有效沟通?大家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想改变医疗行业的现状 好像也看不到更好的办法了 有医院制度问题,也有医生个人问题。 但当一个医生他没有办法去细致管理和追踪他的每一个患者的时候,首先吃亏的就是患者。 我们没有很好的初级医疗条件,很多患者都是不得不来医院的时候才来医院的,这种情况下,患者自身痛苦,经济负担巨大,然后治疗难度增大,并发症增多,给医生出了很多难题。 中国三级医疗已经获得了足够的重视及投入了,但是我们真正需要的,是渗入到社区基层及身边的医疗。如果在把好的医疗资源从上面拿到基层去,让这些患者在社区就得到很好的指导和管理,这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医疗。 但是身边医生都不愿意下去,或许是主流的价值观,上层的高精尖医学技术才更值得去追求;其次,目前基层医疗没有一个好的土壤,基层医疗体系不完善,工作环境及医疗水平得不到认可,所以走到基层的医生还不多。 我想找机会把事情做在前面 这些是我在研二之后就逐渐去思考的一些问题,三甲医院的劳动强度是很大的(其实对人的身体、心理要求是很高的,包括科研压力等)。医生生活并没有让我觉得幸福,反而让我感到纠结和痛苦。 我希望有一天假期,基本哪里都不想去了,就在家里看书做饭,但我发现连「有一天」都非常困难。 更直观的刺激是,看到大部分上级医生的工作路径,自己的未来完全能预见:忙忙忙,然后升职,然后继续忙忙忙。 忙到何时呢?不知道,但我想要有自己的生活安排。 如果你能很专心的做一件事那也是很好的。但是公立医院的现状就是临床和科研两头都有要求,往往无法全力做擅长的事情,医生幸福感并不高。 不喜欢做科研,希望自己是一名纯粹的医生,我会去不断学习,但是这和做科研是两码事。 感觉中国的公立医院应该马上是要到转折点了,大家长期承受的压力到了一定程度了。但其实内心更希望公立医院能留住人,我并不希望其他人像我一样走出来。 看到机会 我就走出来了 其实对新医疗模式一直有构想,不断观察、学习新型门诊及新医疗模式,也曾跑到杭州丁香诊所参观学习。 然后,机会来了。2017 年 8 月,信睦门诊在长沙开业了,当知道长沙也有人在实地的做这件事情的时候,我非常兴奋。 信睦医疗 图片由作者拍摄提供 如果这个新型门诊模式发展起来,实现医生价值,给更多优秀医生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大家不再削尖了脑袋往公立医院去,未来有更多更好的平台让优秀的医生去加入、去发展。 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医生高强度、超压力的工作环境和疲惫不堪的生存状态,得到患者的尊重和信任,真正感受到做医生的体面和幸福,我非常期待这一天的到来。 和诊所负责人面谈了几次后,又思虑了很久,最终还是决定加入。 信睦医疗 图片由作者拍摄提供 想做一些自己能做 而且一直想做的事 做新型诊所,是一件非常有趣且有意义的事情。 现在所在的诊所医患关系非常融洽,我们在努力做优质的医疗服务,坚持少用药,看好病,不做过度医疗的理念。把患者的病看好,关注患者本身的需求,让患者得到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尊重和安慰。 这种做医生的感觉是非常棒的,也会有成就感和自豪感,找到做医生的原动力。 现在,我也有时间做之前没有时间做的医学科普工作。生活规律,有了自由支配的学习、交流时间。 如果我们能真的能把这样新型医疗模式做出来,大众为优质医疗服务买单,医生能做纯粹的医生,也会吸引更多优秀的医生人才加入。 我正在做这个事情,不敢说这个选择是正确的,但希望更多在公立医院感到不适应的朋友可以出来看看。 人生选择很多,不是只有一条路。(责任编辑:大桔) 题图来源:作者提供 |
|